第15章 扳指
听说绿浓出水痘,婆子们生怕传染给自己,都赶紧往外跑,甚至有几个跑去汀兰院禀报夫人。
冬儿不甘心如此收场,便要自己来拽秋昙。
这时,传来急促的拍门声,是守诚在外大喊:“开门,快开门!”
秋昙小跑过去,门一拉开,便见秦煜黑着张脸,腮帮子咬得鼓鼓的,他身后站着翠袖,因跑得太急脸色涨红,气喘吁吁,像刚蒸上气的包子。
秦煜见秋昙发髻松散,满身狼狈,想到翠袖来禀报说秋昙就要被冬儿赶出去了,一直压抑在胸中的火气直蹿上来。
他将自己戴的墨玉扳指抽出来,往地上重重一摔,“啪”的一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枚扳指也值得你们闹成这样?再取十个百个来,我都摔了!”
奴婢们吓住了,除了大夫,其余人都跪在地上,“二爷息怒!”
“推我进去,”秦煜冷声吩咐。
守诚立即站起来,推秦煜进门,秋昙和翠袖仍跪在院门口不敢起身,抬头对了个眼色。
院里静得出奇,这时,檐下一只燕子嘁嘁喳喳叫了起来。
轮椅已到冬儿身前,秦煜深深望着她,“扳指是我赏她的。”这一声极低,让燕子的叫声盖过了,只有她和守诚能听见,这是秦煜给她留颜面。
冬儿羞窘,将头埋得更低。
“秋昙和冬儿随我进来,”秦煜拔高声调道。
秋昙起身走过来,正听见冬儿说:“奴婢出水痘了,不能伺候您。”
秦煜微愣,秋昙也才想起什么,扫视了一圈儿,高声问:“院里有谁出过水痘?”
守诚、翠袖和绿绮都说得过,守诚还特地提醒了句:“二爷没得过。”
秋昙忖了忖,记起自己幼时没出过水痘,可原主似乎得过,如此自己应当也免疫了。
除了两个出水痘的,奴婢里就只有她能站出来调派了,她道:“守诚,你先推二爷回屋,让大夫给二爷诊脉,再劳烦冬儿姐姐和绿浓先在院里待一会儿,翠袖你去向太太请示空出个屋子来给她们养病,院里不能住了,绿绮,你则去你自己屋和冬儿姐姐屋里,把被褥拆下来,当季的衣裳也拿出来,都洗了晒了。”
秦煜深深看了秋昙一眼,而后抬手示意守诚推他进去,其余人也都按秋昙的指派各自办差去了。
冬儿脸皮薄,仍跪在地上,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往下掉。
秦煜用人也有洁癖,不愿让那大夫看诊,愣是吩咐守诚把李太医喊来。
秋昙于是自掏药包付了诊金,送那大夫出门。
不多时,因早有婆子去给周氏传话,翠袖才出院门没几步,便遇上夫人派来的孙妈妈和四五个婆子,这便领了她们过来。
周氏得知冬儿等人出水痘,怕传染府里的人,也为了做表面功夫,她让孙妈妈给她们各派二两银,送回家修养些时日,也遣了几个婆子来料理听风院的杂事。
冬儿和绿浓简单收拾了下,由两个婆子领出去了,孙妈妈还特地去探了眼秦煜,听李太医说他没患水痘,失望地回去交差了。
秋昙不由感叹,这秦煜腿不中用,抵抗力倒不错,冬儿日夜伺候他,他竟没被传染。
……
听风院又平静下来,奴婢们各自干着各自的活儿,秦煜由守诚伺候,衣裳则由那几个粗使婆子浆洗,秋昙乐得清静,除了一日三餐,便是在屋里绣荷包,绣帕子。
绿绮不敢一个人睡,两日后便抱了铺盖来秋昙屋里打地铺。秋昙和翠袖让她上床来睡,她说不习惯,她们便将矮榻收拾出来,垫上厚厚的褥子。
夜里,厢房点了油灯,秋昙在灯下绣荷包,清瘦的影子映在窗纱上,绿绮和翠袖则坐在床边洗脚,你踩我的盆,我踩你的盆,水声哗啦啦。
“还是在这儿有趣,绿浓走后那屋里便剩我一个人,夜里我都不敢把头探出被窝来。”
秋昙笑,指着翠袖对绿绮道:“喏,这个人同你一样,你还好些,翠袖是同我睡一间屋子也不敢探出头来。”
翠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诶,秋昙姐姐,”绿绮微低下头,两只嫩生生的小脚丫湃着水,“那个扳指真是二爷的么?”
“是他的,他赏我的。”
“姐姐能给我瞧瞧么?”
秋昙这便将那翡翠扳指从荷包里掏出来递给她,绿绮小心翼翼接了,细细的看,两眼放光,又将扳指套在自己拇指上,摇着指头给翠袖看,“好看么?”
“好看,就是大了些。”
“也不知值多少银子,”秋昙笑道。
“这样好看的东西,姐姐还想当了么?真可惜了。”
绿绮说着,将那枚扳指好一番把玩,直到水冷了才把扳指还回去,擦了脚,翠袖抢着帮她倒水。
绿绮又走到秋昙身边,看她绣花,原先只是看,后头忍不住拿起妆台上两个绣好的荷包抚摸起来。
“秋昙姐姐手真巧,同样绣的富贵花开,我这荷包看着就显俗气,你绣的又鲜艳又精致,”说着,将自己那用得掉颜色的翠色荷包拿出来比对。
秋昙看了眼,知道她想要这荷包,便道:“这个就送给你吧!”
“真的么?多谢姐姐!”绿绮欢喜地攥紧那荷包。
翠袖见了,想着秋昙为了赚点儿银子,每日都得抽出两个时辰绣荷包,绿绮一来便要走了一个,于是道:“这是姐姐绣了拿去卖的,绣得可不容易了。”
绿绮却听不懂似的,惊讶道:“我还当你绣给二爷的呢,你做私活儿让冬儿姐姐知道,了不得的。”
秋昙笑笑,“我没用公中一针一线,都是我自个儿带来的,况且该干的活儿我也没耽误,至于二爷用的小物件,冬儿姐姐不愿假手他人,我要绣了,她还当我抢她的活计呢!”
绿绮颔首,“说的也是。”
接着,几人又说起冬儿,秋昙这才知道,在绿绮她们眼里,冬儿是个清高娇贵的丫鬟,平日也不爱训人,闹得今日这样大,这么些年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