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讲利讲益讲实际

“噗!”

“这,这——”

“是,是哪个学生家长讲的呀?”

“咳咳!”

蒋老师刚喝的一口水喷了,与李小燕等老师面面相觑。

听了胡校长的话:“有两个家长来校开家长会时不是说了那个,那什么?用时兴话讲,让伢们上学,也算是家里拿本钱投资,那也得允许他们讲个利,讲个益,讲个实际!”办公室里,老师们反映强烈。

“伢子没来上学,他们家长是有责任,可咱也不能光一个劲埋怨家长……”胡校长在对面的座位坐了下来,看着几个劳心劳肺的骨干教师,“咱们啊,一心想着上好课,教出人才,想近想远想将来。其实,家长们也一样在想,可难免有人想的方向偏了一点、低了一点,就和发展教育的目的对不上了。不然,从国家到省里、市里,再到县里、乡里,也不用一级级想着办法,保障伢们读书了。”

“……您说得没错。”蒋老师挠了挠苦恼的头皮,“不光李老师带的两个年级里的尚青竹、冯晓燕他们。我六年级班里几个听起课来有一搭没一搭的学生,家里也一样!朱建飞、唐凌斌那两个伢其实挺好、挺聪明的。朱建飞那小子说将来想当个造汽车的工程师。唐凌斌是想当个能治很多人病的医生……”

“可你家访的时候,他俩家里根本不是这样想的!”朱建飞、唐凌斌班级的语文老师苦恼着。

“是啊!”蒋老师头上不多的头发都快挠没了,“这学期家访,他俩的家长拐弯抹角地说:瞅着伢的成绩不上不下,考大学应该没什么希望,不如拿到初中毕业证就早点出去赚钱。朱建飞他爸说亲戚开了个家具厂,准备明年开始,放了暑假就让朱建飞去学学木匠活计。”

“那唐凌斌呢?”

“唐凌斌爸打算让伢小学毕业后去城里找他姑,随便读个初中然后就学白案面点,等十八岁一到就想办法弄到县城宾馆里去当点心师傅,那个来钱。”

“这……”

“我当时被说得心都凉了,要都这样,我们拼死拼活还教个什么意思?凑凑合合把伢们送进初中就是了。我想走,可他们偏还都很热情,嘴上说着很感谢学校,感谢我这个班主任!您说这叫什么事呢?”

“哈哈,那说明我们没白教,至少在伢和家长们心里留下的印象还不错!”

胡校长半开玩笑半宽慰着:“眼下,咱们国家进一步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各村的伢们基本都能走出家门到校来念书。乡里的入学率从十几年前不到百分之五十到现在超过百分之九十,变化够大了,明显是好事!少数家长思想可能一时跟不上,也别想着一下就让他们改变多少。”

“可只想着眼前的利益,是对伢们负责么?”李小燕就是觉得有问题,“从八几年到现在,发展得多快?有些变化真是想都想不到。伢们还小,不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那将来环境一变化,怎么跟得上?”

“嗨!谁说不是这样呢?”

“就说朱建飞爸爸想叫伢学做家具,原来都是纯手工,现在开始用上电动机器了。前几天电视里一栏节目,展示自动化机器制作家具,说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机械化大规模替代人工。”

“是呀!”

“到那个时候,难道让朱建飞这些伢子看着机器不会用,被机械替代掉,回头再想种田。田里也会大规模用机器的,只怕伢连赚钱穿衣吃饭都是问题,哪里还有利益?”

田老师也跟了句:“伢们上学来,也不光为打好基础、方便将来学本事立身,伢们又不是光赚钱的机器,也为培养伢们的思想、道德,长大了遇事明理,行事为人当得起尊重……这也都是实际。”

“放心吧,渐渐地,都会想明白什么是伢们真正需要的……”

胡校长安慰着老师,也安慰着自己:“现在全国都在加强宣传,从省里到市里再到县里、乡里,哪一层不在想办法带着乡亲们转变观念?再说实际发展趋势在那里,等到进一步发展起来。”

“是咧,会发展起来的!”

“家长们肯定也知道:要想让家里,让伢们得到更多的利,更多的益,必须要到学校里来,把知识、思想、素质再多提上去一些。你们看着,等县里、乡里多吸引一些投资、多办一些企业,很多家长就知道让伢多读书有什么利益了……”

胡校长的话音还没落,李小燕却看见尚青竹站在办公室门口,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听得很专心!“哟,这伢怎么来了?昨天不还烧着吗?伤还没好呢!你站这里多久了?”

尚青竹来了有一会儿了,可他站在门口,多半是好奇校长与老师们在谈论些什么,对听到的话糊里糊涂,大半不明白,但其中有些言语,这伢不笨,有听明白的,也记住了:“上学来……打好基础,学好本事……伢们又不是光赚钱的机器……长大了遇事明理、行事为人当得起尊重……”

这些话,他感觉是对的,所以,很高兴自己退了烧就能一早爬起,背起书包来上学。

只是,他得帮吴向请假:“李老师,吴向昨天来看我,说是肚子疼,今天要去县里找他爸妈带他看医生。”

——

吴向没去县城的医院,他的肚子疼一到县里就好了。平时住在乡下的他,由爷爷奶奶陪着在乡村小学读书。吴向妈感觉这小子就是在装病,想逃学上县里来玩,可想着“吴老板”并不在意儿子的成绩,也就放纵吴向赖在饭店里快活地吃了这个,吃那个,还带他去街上转了转,买了套新衣服和双新鞋子。

等吴向心满意足回到店里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他爸满脸堆着滚烫的笑容,照顾着几个顾客朝包间走——他爸饭店开业这几年,生意明显伴着县城的发展越来越好。去年,他爸将旁边原来的杂货店并了过来,扩大了经营面积,装修了包间,因着菜品口味不错,时不时有人订了请客。

那顾客里一个人带头向着包间走:“他家铁锅炖鹅加贴饼不错,一会尝尝。嗨,你说,这乡小学倒了个围墙砸了伢子,反倒砸出个集资办学的文件了。”

吴向听到是说乡小学的,小耳朵立刻竖了起来,借着人小,跟到了包间门口。

只听有两个顾客笑着叹气:“就知道宴无好宴。李厂长,你今天约我们是谈这件事吧?”

“你这是做了学校代表,要我们捐钱来的?”

李厂长赶紧摇头:“哪里,哪里,这不是乡教办武主任帮过我,要还他个人情,带头捐款嘛。可又怕捐多了给哥几个压力大,捐少了自己面子上又不好看,所以约着你们几个商量商量。”

一个身材壮的顾客嗓门粗:“就你心思多!想那么多干什么?凭自己厂子的能力,乐意捐多少是多少。就算有文件,应该也不是提前订了数字,强压着咱们捐足了。”

李厂长给在座的几个人散了香烟:“那是肯定的,而且武主任说的和我听到的差不多,集资捐款,包括乡里的事业、企业单位还有个人,所以这捐款的压力估摸着不大。我们约个数字,大家方便。”

别说吴向好奇,就是吴老板也粘在包间门口,听得忘了上凉菜。

几个顾客也没催,只继续嘀咕着。

“你们说怎么忽然出了这么个文件,会想到让大家集资捐款支援乡村办学的?”

“这也不怪,不同的地方实力不一样,要想发展教育,有时候地方上捉襟见肘,可再耽误也不能耽误了伢们。更何况咱们县里、乡里偏僻,自然条件又不好,人多地少,为着发展教育没少费心思,这我是知道的。”

李厂长说出这话,几人点头,几人摇头。

有个年纪大一些的老板有点不情愿:“我家几个伢,也没有读多少书,现在跟着我做生意,不一样发家致富?让我捐钱办学,对我厂子有什么利益?我招的工人一半只上了小学,还有几个是半文盲。这笔支出,没收回的时候,实际就是个亏本买卖!”

“只能当做好事,积个功德吧。”另一个老板也不太乐意。

“功德谁看得见?捐出的钱可是实实在在的,是我和一厂人的汗水钱!”

李厂长也难以劝说,只能催着吴老板赶快上菜。

“啪!”

吴老板回头看见身后探头探脑的吴向,伸手拍了他一巴掌:“你凑什么热闹,去,去,帮你妈把前面的台子收拾收拾。”

他端着几个冷菜进包间的时候,电视已经被打开。地方新闻里恰在播放着集资办学的消息,几个老板表情各异地盯着屏幕,只听到:“随着城镇、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素养、有知识的人才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和地方每年增加教育经费,但目前并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因而十年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捐资办学,这是加快教育发展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好办法。在我省,农村人口众多,文化教育基础落后。办好农村学校所需投资巨大,而且农村教育遗留的问题较多,包括存在危房、基础教学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多项问题,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继续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农村教育经费,鼓励并吸引企业单位、农村合作组织增加教育投资的比例,为地方长远发展与达成发展目标添砖加瓦,弥补人才缺口。”

“这说的,算清楚,为乡里捐款办学,就算没有回报到厂里的,也不算亏。”李厂长忽略了送菜进来的吴老板,低头拿出笔记本,在其上写了个数字,“我打算捐这些,你们几个感觉怎么样?”

他旁边的老板们看着,迟疑片刻,点头:“……我感觉还行,那我也差不多吧。”

另一边的在吸冷气:“太多了吧?这要忙乎多少阵才赚得回来?这成本账我这里得细算算。”

电视里的新闻没停:“试点实行农村集资的县乡,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年共筹措资金三千多万元,做到了专款专用,维修危房10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5.4万套,使全县中小学基本消除危房。县中学、小学已开始兴建教学大楼……”

年纪大的那位老板嚼了几颗花生米,还是摇头:“这些都是乡里的事,我家伢没在乡里村里读书,我那厂小资金又紧,还是实际些,这认捐我就不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