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优秀的蛋包饭
“为了人类的未来!”
当何宏教授的宣言通过网络传遍全世界的时候,中国航天人的信念也都融在这句话里了。
世界范围内的危机仍然在持续,尽管各国之间进行了多项经济合作,但仍未取得好转,矛盾的不止是经济模式,更多的来自于意识,但是有一个意识渐渐被更广泛的人群所认知,那就是唯有太空才能带给人类带来希望。
航天事业已经不单纯是一项科技工作,更是变成了人类普世的价值观。
虽然远太空载人探索不能像西班牙船队一样给母国带来黄金宝石,但是其意义就好比《圣经》之于基督、好比《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是希望,是神圣的。
有的时候利益办不到的事信仰能办到,就这样,远太空探索成了信仰,我们的航天事业也被更多的国家和组织所认同。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ESA为与我们合作了模块化国际空间站的部分技术信息,并且首批以个人名义提供技术支持的欧洲科学家抵达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率先展开了远太空探索合作。
另一边,在撤离火星之后,NASA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资金紧缩导致大批科学家出走,辗转欧洲通过这次合作项目抵达我国,毕竟是老牌太空组织成员,这些科学家抵达我国仅两个月就把发往格利泽581g的激光通信科学光学载荷的带宽提升了150倍,大大有效地为远太空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在这些有利条件下,何宏教授主持了多国科学家对大型外太空探索宇宙飞船的人类生存能力进行了模拟测试,他们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模型,可以模拟出人类在太空生活、繁衍所需要的能量消耗,计算出生产与资源再循环及消耗之间的差值。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氧,这个问题已经有解决办法,就是氧气发生器,最早的时候“毅力”号火星车就曾经利用“MOXIE”的装置成功的将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解,制造出氧气,人类在太空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足以满足这种氧循环的需求,为了以防万一,飞船上还会搭载电解水装置备用。还有氧烛和氧气再生药板作为应急发氧源。氧烛的外表和蜡烛很像,主要成分是NaClO3,它在燃烧的时候能释放氧气。氧气再生药板是一种过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一单位过氧化物与一单位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0.5个单位的氧气,效率并不高,但能消耗二氧化碳。
因为是在轨制造,飞船可以被设计到足够大,一些舱室会大量储存这些物资,一些易氧化的物资还会被放在接近于真空的无氧环境中。
第二个严重的问题是水,水是万物之源,不论是饮用还是太空种植都需要大量的水,当时的宇宙飞船用水主要来源有三种:储备水、人工制造水和回收水。
一般载人航天器都设有相应容积的水箱,是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的必备设备之一,发射之前就注满水,供宇航员饮用。人工制造水主要由氢氧燃料电池完成。燃料电池是一种产生电和水的化学电池,电池中的氢和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别在两个电极上氧化成水。这种水首先经过冷却器冷却,使温度下降到18~24℃,然后进入银离子消毒器经净化处理送入贮水箱。其余的就要靠回收水了。
循环水系统才是用水的大头儿,宇航员及其他乘员每人每天要排泄约1.6升尿,尿中含有96%的水分。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回收过滤设备会把这些生活废水处理得很干净,就像大自然水循环一样,可以满足用水的需求。
从气体、**、固体混合物中提炼纯水的最好办法是蒸馏,飞船上配备了以处理废水(尿)为主的蒸馏设备。这套设备由蒸馏器、过滤器、泵组成,与贮水箱连接。废水送入过滤箱进行沉渣处理,固体沉淀下来送废物压缩箱贮存,经过过滤的尿是比较单纯的**。这种**经过蒸馏器进一步去掉固体和有毒物质,再经过杀菌消毒处理,并进行化验,其合格净水就可供宇航员饮用了。冷热水管道供应的冷水温度为7.2~12.7℃,热水温度为12.7~49℃。如果进一步加热,可得到71℃的水。宇航员用餐、洗澡、盥洗的用水都是靠这些方法解决的。计算出消耗与生产,飞船上的用水量会很可观,随时可以保证储水舱即使在回收水装置发生故障时,也能够保证存储足够7000人饮用一周的饮水量。7000人这个数字显然是考虑到飞船在航行一百至二百年,人口增长的水平。
第三就是食物了。
一般人一天总共摄入1700千卡的热量就可以了,相当于5两左右米饭、半斤左右的肉、一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
而我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把走到哪里都自建菜园子的传统带到太空,早在2016年我们的天宫二号就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太空种植拟南芥和水稻,这当然是考虑到大部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后来历次的太空活动中,我们都有养殖蔬菜的试验记录,并且屡次获得成功。我们选择出营养丰富、耐旱、产量大的植物在种植舱中进行种植,除此之外,菌类养殖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菌类可以合成人工蛋白,从而满足宇航员的营养需要。
最独具特色的是太空养殖计划。我们成功的将鸡和猪送上太空,并且育种,因为当时猪育种技术并不成熟,我们使用了四川青峪土猪,虽然这种猪养殖周期长,但胜在适应性好,繁殖能力强等特点,经过实验是完全可行的。
当太空养鸡场的第一枚鸡蛋孵化出来之后,宣告我们的太空养殖计划告以成功,最具传统特色的是我们的太空蚕宝宝吐出来的丝足够做衣服,虽然很贵,但肯定是上等丝绸。
到此,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成功的将传统应用于现代,满足了远太空航行的生存基本要素,未来的太空食谱一定丰富多彩。
……
……
就在李天宇被回忆录中“郑和”号的前生今世而着迷的时候,家门被敲响了。
李天宇关掉电子书,从**翻滚下来,走向门口。
门开了,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两手背在后面,微低着头,一副怯生生的样子站在门口。
李天宇一见,笑了:“是你啊,进来坐。”
邱欣然家就住隔壁,又是同班同学,她很乖巧,没有魏子娇那般强势,按照书里的说法,她就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传统,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文静型的,她的样貌还是很好看的,只不过没有魏子娇那般娇艳动人,在学校的表现也不突出。
李天宇从小没少受她妈妈的照顾,看这样子又是送什么好吃的来了。
邱欣然圆润的小脸儿上强挤出一抹笑容,她很不好意思的抬抬头,然后悄悄地把藏在身后的一个饭盒捧了出来,托着饭盒的赫然是一条机械手臂。
那条机械小臂是邱欣然自小戴的,幼年时的意外让欣然失去了一条胳膊,飞船上的科学家用修补飞船的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条机械小臂给她当假肢。
仿佛皮肤让这条手臂几乎拥有了正常手臂的功能,但是仍然很显眼,这让邱欣然在学校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也极少有小朋友愿意主动与她玩儿,虽然还达不到霸凌的程度,但是她委实没有什么朋友。
“是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少女的声音细小得像蚊子。
李天宇讨厌蚊子这种生物,本来是不应该出现在这条船上的,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也许是建造成品件通过太空电梯运送的时候混进来的,不论用了什么样的杀虫手段还是杀不绝,最终还是在飞船上生存了下来。
李天宇探出头,向隔壁7-108室望了一眼,没有发现欣然妈妈的身影,随口问一句:“你妈妈呢?”
“工作去了。”邱欣然的声音仍然低到让李天宇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听得到。
随着年龄增长,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只有回到家时她的母亲会主动驱使她去与李天宇交往。
“是什么好吃的?”李天宇不好意思地搓搓手问。
看到盒饭,李天宇才很不好意思地想起,最近很少在学校主动照顾邱欣然了。
大部分人都是在吃大食堂的,得益于太空农业技术的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产都处于过剩状态,物资多了就会有一些人开始做小灶,邱欣然的妈妈就是小灶里手艺特别好的那种。
李天宇礼貌地把邱欣然让进屋,自己坐在唯一的一张办公兼活动兼娱乐的万能单人桌前放下了饭盒。
“坐**吧。”李天宇大大咧咧地说。
“我还是站着吧。”自小就和李天宇熟悉的邱欣然此时却显得有些拘谨。
李天宇的关注点全在饭盒上,并没有注意邱欣然与平时的不同,打开饭盒一股升腾的热气扑面而来。
“好香啊!”
李天宇觉得自己整个味蕾都舒爽得不得了,有日子没闻到这种食物特有的香味了。
“妈妈说男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所以特意加大了份量。”
欣然妈妈的手特别巧,即使是普通的蛋包饭也能做出想让人咬掉舌头的味道,从小到大李天宇经常吃欣然妈妈做的饭,每次吃的时候他都会想,如果自己的妈妈还活着,会不会做出这样的美味?
十有八九不会,因为他们都说妈妈是一位特别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博士,这还是飞船上第一位这个学科毕业的女性,据说这个学科毕业的女性即使在地球母星上人数也不多,照这个比例看来,老妈还真是天才。
也许是天妒英才……
对妈妈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正是这种模糊才会让他对妙妙产生妈妈般的依赖感,也许是因为有了如此优秀的妻子,妈妈去世后爸爸一直没有再娶。
优秀的女性一定做不出优秀的蛋包饭……
这是李天宇在心里笃定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