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意外访客

说起来,姚俪还真的没有身为寡妇的自觉。

她穿过来时赵老头就死了,既没经过拜堂,又没见过这位“丈夫”,自然没有一点儿已婚的自觉了。

她之所以要去常山寺,也不过是为了做善事积攒道德点罢了。

常山寺的香火在方圆几百里是最旺盛的,每日去烧香拜佛的人极多。若是能和寺庙合作,那岂不是事半功倍?

一路怒气冲冲了回了屋,连灌下两杯凉水,姚俪才冷静下来,将孟无常甩到脑后,不去想他。

一脸蜡黄的吴婆子拎着个食盒走进了院。

“太太,奴婢给您送吃的来了!”

姚俪收回了神,让她进了屋。

这吴婆子是先前从城隍庙带回府的五人之一,能说会道,颇有眼力劲,很快就得了厨娘的赏识。

除了她之外的其他四人,也都被安排在了其他各处。

吴婆子放下了食盒,又凑到了姚俪身旁。

“太太,奴婢瞧着您似乎有些肩背不适?奴婢从前跟着娘学过几手捏拿按摩,太太要不要试一试?”

姚俪好笑地看着她。

这样能说会道又有眼色的人,怎么会混到城隍庙去的?

对吴婆子的示好,姚俪没有拒绝,轻轻点了点头。

吴婆子面上一喜,搓着手走到了姚俪身后,轻轻地给她按捏起来,时不时还说上两句凑趣的话,惹得姚俪轻笑不已。

福婆子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一幕,顿时大为警惕。

“你在这干什么?送完东西还不赶紧回去干活?”

吴婆子顿时脖子一缩,弯着腰退了出去。

姚俪挑眉,倒没说什么,夹了几筷子笋丝放进嘴里。

“太太您太心善了,就吴婆子这样的人,哪能近身服侍您?让她留在厨房都是抬举她了!”福婆子抱怨道。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她这一手捏背的手艺确实不错呀!”

姚俪随口说了一句,紧接着,问起了柳叶的事。

福婆子按下心中不满,回道:“那柳叶姑娘吃得好睡得好,太太您不用担心她。您之前吩咐,每日又是鸡又是肉的,还给她一大碗牛乳!您自己吃的都没那么好。她那儿子,这些日子也胖了许多。”

这不是因为要守孝么!

姚俪摸了摸鼻子,放下碗筷,沉吟片刻后说:“这柳叶一直住在那小院里,也不是长久之计。吴婆子她们认得她,若是撞到了,免不了要费一番口舌。你等会儿找二管家,让他在外面安排个住处,让柳叶和孩子先出去住着。”

柳叶和那个孩子,可是她的底牌之一,可不能轻易被人掀了。

福婆子应了声是,脑子里却是在想别的事情。

“太太,如今我忙的事多,不能随时跟着服侍太太,燕儿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也顶不了啥事。您看,要不要再多加个丫头服侍?”

姚俪瞟了她一眼:“你有什么好人选?”

“我家小女儿,聪明伶俐,乖巧懂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福婆子完全没看出姚俪的神情有什么不对劲,兴奋地说着自家女儿有多好。

姚俪挑起了一边眉毛。

福婆子这人吧,你要说她蠢,她其实很有危机意识,也懂得为自己争取权益。可你要说她聪明吧,这么直白地推荐自己的人,真当别人看不出来她的意图吗?

不过,姚俪也不在乎这些,横竖现在福婆子和她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于是,姚俪便同意了。

到了第二天,一早福婆子就把她的儿女们都带来了。

福婆子和安福生了三儿一女,三个儿子性子不像爹,看起来憨厚老实。反而是最小的女儿,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竟有几分老成的模样。

姚俪不由多看了几眼。

这丫头就这么静静地和她对视了两秒钟。

“你这女儿,叫什么名字?”

姚俪转头问向福婆子。

“就是个丫头,也没给正经起个名儿,就丫头丫头这么叫着。”福婆子随口说道。

姚俪默然。

这个世道便是如此。

女人没人权,许多人家连个正经名字都不会起,大多是大妞、大丫、大姐儿这么胡乱叫着。

原身好歹还有个李字呢!姚李丫,去掉丫字,这名字还算可以了。

“那我给你起个名,好不好?”

姚俪笑着对那小丫头说。

小丫头抬起头来,学着大人的语气回了一句:“但凭太太做主。”

“叫静如,怎么样?”

小丫头眼睛微微一亮,这才透露出几分她这个年纪该有的神采。

姚俪收了静如在身边,福婆子放下心来,走路都仿佛带着风,意气风发地出去了。

姚俪观察了一会儿,见静如虽然不爱说话,但跟着燕儿做事还算麻利,也不会仗着她娘的身份对其他小丫头们颐指气使,便放下心来。

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而已,难道还收服不了她?

从前给新人做培训的时候,再厉害的刺头,都被她收的服服帖帖的,乖乖地叫姚姐。

姚俪带着两个丫鬟,哼着不知名的歌,在院子里闲逛。

眼看要到正午时分,该用午膳了,姚俪正准备回院,突然看到一个眼生的丫鬟跑了过来。

“太太!太太!门房说有客求见您!”

姚俪挑眉,略显诧异。

“客人?说了是谁了吗?”

那丫鬟上次不接下气地摇着头。

姚俪一甩袖子,决定去看看情况。

绕过影壁,新门房刘老三正一脸为难地挡在大门口。

“都说了已经让人进去通报了,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呢?”

“你这门房狗眼看人低,瞧不起我是不是?我好歹也是你们家太太嫡亲的堂姐,你把我当什么了?要饭的吗?势利眼的玩意儿,等我见到二妹,看她怎么收拾你!”

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让姚俪脚步一顿。

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蓝色衣裙,头上包着同色头巾,面容灰扑扑的妇人,两手叉腰,怒气冲冲地指着门房。

脑海中几幅画面接连浮现。

姚俪很快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

“大姐,许久不见了。”

那妇人,正是原主的大姐,姚家大伯的女儿,姚杏丫。

姚家极度重男轻女,叔伯五人,生的大多是儿子,只有姚杏丫和姚李丫两个女儿。

倒不是姚家有什么生子秘方,而是他们心狠,若是生下来的是女儿,会被姚老婆子直接扔进山里或者河里。

姚杏丫和姚李丫是仅存的两个,所以,幼年时,姐妹俩时常相互照顾,结伴干活。

这是姚李丫记忆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