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访

办公室的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凝滞,李老师和陈老师都有些不安的样子。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张寒梅的表情,似乎想要安慰她,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其实不用他们开口,张寒梅也能读懂他们眼里的同情。她像是躲避似的急忙站起来,低头抓起办公桌上的书本,转身往外走去:“我第一堂有课,先去教室。”

说完,她也没去看李老师和陈老师,低着头,直接脚步匆匆地推门出去了,速度快得像是逃命。

“唉,你……”李老师追到门口的时候,张寒梅已经走到操场中间了。

“哎呀,张老师这个样子,还真是有点让人担心么,”陈老师也跑到了门口,和李老师一齐望着张寒梅的背影:“那脸,蜡黄的。就这,还去上课。”

“唉!”李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她一个礼拜都没来上课,肯定也惦记学生,这都十一月了,离高考也没多久了。”

“但她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陈老师答道:“这好好的两口子,你看看,这突然就没了一个,这咋让人接受么。肯定难过的不行。依着我说,就该好好回去歇几天么,至少好好恢复一下心情么。”

“这样的事,咋歇着也恢复不过来。”李老师很有些感慨的模样:“小张两口子以前感情多好啊!她那口子事儿又出的突然,你想想这打击得有多大。”

“那可不么。”陈老师点点头:“两口子要是感情不好,她哪能陪着她那口子到咱这鬼地方来受罪么。那城里多好。咱这里,穷山恶水的,要啥没啥,穷的漏风了么。人家可是市一中的老师,重点中学,那待遇多好。肯到咱这破地方来,已经不容易了。”

“眼下这……”李老师顿了顿:“也不知还能再呆多久。说不准过几天就要回去了呢。说实在的,人家重点中学的老师,水平是比咱们高,她要是走了,我对这届高三还真是不太放心。去年那届高三她带的,高考语文成绩平均分比上一年提高了将近三十分,一下子考上了两个,还都是不错的学校。今年……”

李老师的话,让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两人转身回了办公室,继续坐在了火炉前,闷头批作业,谁都没有心情继续闲聊。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前两节课就结束了。李老师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办公室墙上的老旧电子钟,开始收拾手边批完的作业本,准备去上课。而刚刚下课的张寒梅则刚好推门进来,和李老师走了个面对面。

“小张下课了?”李老师指了指办公桌一角:“那边有我新晒好的橘子皮,你自己拿,赶紧泡杯茶,润润嗓子。”

“行,谢谢您啊,李老师。”张寒梅点点头,又开口问道:“我看二楼贴了家长会通知。”

“不是本周通知,”李老师答道:“上周开过了,忘了撕了。初三家长会,嗨!其实通知了也没用,最后也没几个家长来。咱们学校的情况你是知道的,高中还好,都是想继续读书才上高中的,初中那边总是上着上着课,学生越来越少。这不,这两天收洋芋,好多学生又回家帮忙,都不来上课了。”

“我们班上也有一个。”张寒梅沉默了一瞬之后才说道:“因为收洋芋请假。都十一月了,离高考没多久了,可真是的,从学生到家长,怎么就没有一点紧迫感呢?”

“王艳红吧?”头一天还在帮张寒梅代课的李老师当然清楚情况:“这孩子也不容易。她们家是王家坪的,你知道的,王家坪是咱们镇最偏远的村子了,离镇上十几里,早上上学要走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条件这么艰苦,好多孩子都是凑凑合合上完初中就不上了。这么多年,他们村坚持能读到高中的,总共也就六个孩子而已,女孩子只有她一个。”

“其实王艳红的家长已经算是不错了,她一个女孩子,也肯供她读高中,已经算是难得开明了。所以你也别太计较。”李老师伸手拍了拍张寒梅的肩膀:“咱们这里可没法跟城里比。”

眼看快上课了,李老师时间不多,几句话说完,她就急匆匆地转身去教室了。而张寒梅则站在办公桌前犹豫了一下,接着低头查了查课表。她下午还有两节课,如果跟教英语的孙老师调个课的话,今天应该来得及去一趟王家坪村家访。

做好决定之后,张寒梅立刻去找人调课,中午下课后,她急匆匆地直接从教室离开了。

然而这一天,张寒梅的运气并不算好,并没有搭上顺风车,她在镇上问了一圈,也没人要去王家坪。这十几里的山路,她最终还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的。

王家坪在大山深处。从平安镇到王家坪,需要翻过三座山,路远,也不太好走,因此张寒梅走得并不快。她中午从镇上出发,到王家坪的时候,已经快三点了,走了两个多小时。

她没有吃午饭,既没心情,也没胃口。但幸好她出发前,在镇上的小饭馆买了两个包子带在身上。

一晚上没睡,加上精神不佳,是真的很影响体力,张寒梅走到一半只觉得头晕眼花,差点一头栽到地上,她连忙靠在路旁的石头上,拿出包子啃了几口,这才觉得好了些。饶是如此,张寒梅还是胃口不佳。两个包子她只吃了一个,剩下一个,她又塞回了包里。

十一月初,天气挺凉了,但张寒梅到王家坪的时候,还是出了一身汗。

王家坪是个不大的村子,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但住得非常分散。村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哪里有块稍微平整的平地,就在哪里盖房子,东一户,西一户,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张寒梅进村的时候,大半的房子都是空的,村民们都忙着在地里收土豆,张寒梅费了些功夫,才在村里的石碾旁,找到了一个正在碾玉米的老太太,这才打听到了去王艳红家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