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左工的新小麦品种
“大过年的,你哭个啥呢!”
父亲笑道:“东子到了城里上学,就再也不用被贺超骂,肯定能考第一名!”
“我知道是好事......”
母亲擦了擦眼泪说道:“我就是......舍不得他呢,他其实......也才九岁......”
“妈......”
东子的眼眶也红了。
“没事,最多再过两三年,局里给我分了宿舍,我就能把你们都带到城里去!”父亲说道。
“真的吗?”
狗蛋惊喜地说道:“这么说,最多两三年,我也就能去城里上学了?”
“当然了!”
父亲笑道:“我们局里开始盖办公楼了,最多两三年就盖好了......”
“等办公楼盖好了,宿舍就不那么紧张了,我应该能分一间!”
“好!到时候,我们都去当城里人!”
狗蛋兴奋地大口大口把饺子嚼着满嘴流油。
“我去不去城里都不要紧,关键是两个娃娃能去城里念书就行了!”母亲笑道。
“两个娃娃都去了城里,你一个人哪能还留在家里种地啊?”父亲笑道。
“那我们家的八亩地......可咋办呢?”
母亲问道。
“不行就给李二叔种去吧!”
父亲说道。
“那咋行?地是农民的命呢,咋能随随便便给人,再说了,政策上......怕是也不容许呢!”母亲说道。
“到时候再说吧!”
父亲吃着饺子,一点都不着急。
“你年过完了,早些把瓜籽种带下来,我把地平了,把瓜塘开好,你请一天假来种,就不用骑着车子连夜跑了,命要紧呢!”
母亲对父亲说道:“连夜赶路,三天两夜不睡觉,长此以往,就算是铁人,也苦坏呢!”
“今年我不打算种瓜了。”
父亲却说道。
“咋不种瓜了呢?”
母亲吃惊地问道。
狗蛋和东子,也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忘记了嚼嘴里的饺子。
他们家去年的瓜,可是阳曹大队最好的庄稼,不仅换来了吃不完的粮食,还卖了不少钱!
母亲那台昂贵的缝纫机,就是父亲用卖瓜的钱买的呢。
父亲居然说今年不种瓜了?
“你要是单位忙,就忙你的,你把瓜籽种带下来,我一个人就能种过去呢!”
母亲说道:“实在不行,就让我爹他们帮个一天两天的,不用你骑着车子连夜地跑!”
“我不是怕苦,是今年的瓜......怕是不好种呢!”父亲叹道。
“咋了?”母亲疑惑地说道,“我们沙边梁的那八亩沙地,才种了一季瓜,起码还能再种几年,地气土性才乏呢!”
“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皱起了眉头说道:“水利局开春就能把水渠修到我们阳曹大队,到时候,大家浇水都便宜得很,再加上今年包产到户,谁家都有钱了,家家户户都能随便花钱浇水呢!”
“你是说......明年还有人家会种瓜?”
母亲也是种庄稼的行家,一听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肯定的呢!”
父亲思忖道:“你今年种了八亩地的瓜,收成是他们种麦子的几倍,他们怎么能不眼红?”
“那怕啥呢!我种我的,他们种他们的,沙边梁的沙地最适合种瓜,我的瓜保证比他们的都好!”母亲又说道。
“你不懂......”
父亲叹道:“你今年的瓜之所以卖得好,就是因为谁也没有种瓜,瓜很稀缺,你才能一升粮食换一个瓜......”
“要是明年种瓜的人多了,瓜就不稀缺了,到时候到处都是卖瓜的,你的一个瓜,恐怕就换不上一升粮食呢!”
“这......”
母亲愣住了。
她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悉庄稼,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么高深的商业玄机!
父亲却目光长远,早就看出了明年种瓜的弊端。
“如果种瓜的人太多,你的瓜就算再好也卖不出去,到时候要是烂在地里......可就完了!”父亲说道。
“唔......你说的有道理呢!”
母亲也低头思忖道:“要是瓜烂在地里,可就都完了!那我们今年......种什么好呢?”
“我想种麦子!”
父亲又夹起了一个饺子,思忖道。
“麦子?”
狗蛋娘仨又吃惊地看着父亲。
“麦子的产量低得很呢......”
母亲皱起了眉头说道:“再说了,沙边梁的八亩沙地种瓜是好地,可种麦子......怕是不行呢!”
“没事,我们局里左总工程师,在南湖的沙漠作物科研基地里,培育了一种新的小麦品种,叫云粮一号......”
父亲说道:“这种云粮一号,不仅耐寒耐沙,产量还高,很适合我们沙边梁的沙地种......”
“左工说,给我八亩地的云粮一号种子,让我帮他在腾格里沙漠边的大田里,试种一茬!”
“哦......原来是左工的新品种啊!”
母亲这才明白父亲的意思,便说道:“那我们就帮左工种他的新品种麦子,就算打不了粮食也行呢!”
左工去年给了瓜籽种,让母亲种瓜大获丰收,母亲对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左工,十分的敬佩感激。
更何况,左工是父亲单位上的大领导,他让种新品种小麦做实验,是看得起父亲呢,哪里能打推辞?
“放心吧!左工在南湖的科研基地虽然不大,可他已经在那里做了两茬云粮一号的实验!”
父亲说道:“他们虽然只种了几分地,可算下来,云粮一号的亩产都能达到五百斤呢!”
“啥?五百斤?”
母亲吃惊得瞪大了眼睛。
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虽然多得是,可沙化和盐碱化厉害,再加上严重缺水,所以,只能种一种叫“哈实白“的小麦品种。
这种“哈实白“,虽然耐寒,耐沙,耐盐碱,可产量却极低。
即便是现在包产到户,大家都下了死力气,亩产也才二百多斤。
左工的“云粮一号”,亩产居然能达到五百斤,怎么能让母亲不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