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宋南楼按照信件中的吩咐处置完皋宜的事情后,写信给师诸和感慨了一下天子的先见之明。

对方猜到泉陵侯不会留两郡郡守性命,也猜到泉陵侯打算拿这两人的死做一些文章,并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布置。

而且对于遵命而行的宋南楼来说,完成天子的命令不会带给他任何道德上的压力,毕竟他在进城后,也确确实实把人给拎出当众明正典刑,并不算虚言。

——其实于平之前的判断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比较看重个人信用的时代,再加上宋南楼出身世家,要是为了进城就出言哄骗一个郡吏,即使最后达到了自己目的,也会遭人耻笑,这也是温晏然在信中要求他当众斥责郡守,并割其发以代首的缘故。

既考虑了敌人的想法,也考虑了自己人的立场。

宋南楼还在信中赞美,说他本来也不敢相信天子今年不过十三,但仔细想想,历来世家大族中的子女中,总角之龄便多有以聪慧扬名者,当今天子又为何不能是这样的人呢?只是因为陛下长年困于深宫,这才声名不显。

师诸和在心中感慨,宋南楼并非会虚词谄上之人,会这么说,自然是的的确确地心服口服,当今天子能察情若此,恐怕自己这位友人,是一心要为之效死了。

……

皋宜郡这边当然也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不管是个体的战斗力还是首领的指挥能力,都要远逊于装备精良的禁军,一开始还有些人想要组织城卒反抗,等禁军卫士将他们的首领斩于马下后,就迅速选择了服从。

——当地的一些老成的郡吏们对此感到格外不解,他们本来还犹豫着要不要跟人针锋相对一把,直到知晓负责带领禁军的是一位只会读书下棋的世家公子,并且这个队伍中又被加塞了内官眷属,才下定了决心,毕竟从对手的人员配置上看,完全就是一个废物加一个拖后腿的,他们就算单兵素质不如禁军,但论起地利人和,还是很有得胜的机会。

分析很有道理,但等两边交手的时候,郡吏们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意识到一件连当今天子都还没完全发觉的事情——跟家世无关,宋南楼完全是靠自己凶猛的性格以及强悍的实力被点为的骑都尉。

来自建平的禁军以最快速度的控制住了整座城池,此刻还在城中的吏员大都被扣在原地,关押待审,宋南楼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又找了大夫来为皋宜郡守诊治。

他们这一群人中不止有武将,也有文官,包括郡长史以及不少郡中属员,为了保证能支撑起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卢沅光特地选了自己的十分看好的年轻官吏过来,其中就包括户部小官韩拾荆。

同样不善骑马,且脸色比之前的侯校书还难看的韩·文官·拾荆颤巍巍地拱了拱手,有气无力道:“骑都尉勿虑,来前陛下已经吩咐过下官该如何行事,卢侍郎也多有提点。”

宋南楼好奇:“不知陛下有何计划?”又本着当朝官员的机敏立刻补充了一句,“倘若不方便的话,便当宋某不曾问过。”

韩拾荆:“倒没什么不便的,反正迟早也得要骑都尉知晓,现在说也不妨——陛下吩咐,两地情况如此严重,除了天灾,更多是人祸。此类事情往往需要快刀斩乱麻,越拖越难解决,我等抵达后,要是此地郡守尚且支撑得住,就问问郡守究竟谁是罪魁祸首,要是郡守支撑不住,就问一问此地郡吏的姓氏,哪些家族的吏员最多,就将哪家定罪,并籍没全族。”

籍没是厘清家产并收归公有的意思,按大周风气,地方吏员往往选自于本地的豪强大户,要是拿着整个官衙的人员名单看的话,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姓氏组成非常单调。

韩拾荆又补了一句:“此地郡守犯了错,但错误主要并非由于郡守引起,如今连犯错较轻的主官都已经被罚,吏员跟着获罪也属常事。”

听到这句话后,与宋南楼等人一道过来的一位贺氏出身的年轻人才点了点头。

——温晏然这次不止在队伍里塞了禁军,郡吏,户部官员,甚至连负责监管官员的御史都安插了一个进来,等于是完全绕开了两州刺史的权责,决定亲自处理地方事务。

宋南楼笑了一下:“韩君侃侃而谈,想来心中已有城府。”

从门第家世上进行比较,韩拾荆跟宋南楼之间差距过大,所以有些事情后者做了也就做了,说不定还能博得一个能臣的美名,但前者表现得过于强横,极容易在事后遭到打击报复。

韩拾荆想了想,道:“陛下曾询问过下官有何计划,按照下官的想法,最好不要全然依仗武力来使人屈从,所谓‘千人千面,百人百性’,世上有恶人,自然也有好人,有匪徒,自然也有长者,偌大一个峄城,想来不会连一个看不惯当前事态的人都找不出的。这些本地大族人士,若是有德者,就以道德相劝,若是求利者,就以权势相诱,天子是天下人的君主,如今君臣名分已定,还怕没人归服吗?”

宋南楼迅速理解了韩拾荆的意思——在这个时代,中枢有着天然的强大权威,而且建平中的新帝以超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迅速地掌控了属于皇帝的一部分权柄,若是天子跟泉陵侯继续相持下去,人心一定会慢慢偏向建平那边。

归根究底,皋宜跟襄青这边的大族也并非都是一条心,天然存在拉拢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的条件。

——其实温晏然也认同韩拾荆的观点,还给了一句点评,若是当真人人都有意拥立泉陵侯,也不至于想要拿两郡来立威。

韩拾荆面上忽然露出一个苦笑:“陛下同意下官的猜想,但却没有同意下官的谋划。”

宋南楼闻言,面上似有不解之色,片刻后才恍然大悟:“陛下圣明。”

天子不同意这么做,是因为如此一来,皋宜跟襄青两郡的局势跟之前不会有本质区别,去了一个张豪强,又来了一个李豪强——之前那两位郡守之所以事败至此,不是因为自身才能不足,而是因为过于依仗当地大户成事,一旦失去了对这些人的控制力,也就失去了对整个郡的控制力。

在宋韩两人商议皋宜这边的事务时,迟了大半日沿水路抵达襄青的温循等人,也开始准备入城。

襄青郡的郡吏跟皋宜那边的一样,也想为难一下建平来人,结果没说上两句话,就被作风彪悍的温循直接挽弓给射穿了喉咙,其余郡吏看见这一幕,一时间全部骇然失色,不敢继续倔强,加上他们误以为来自建平的这些人要把郡守拖出来枭首,符合原定的计划,一时间纷纷选择了顺从,并成功步上了皋宜郡那边同行的后尘。

……

宋南楼等人在处理地方问题时,也没忘记跟建平这边保持联络,差不多就是两队人马控制住两座城池的第二天,就遣信使会建平报信。

温晏然正在天桴宫内与国师喝茶,她不善下棋,但不妨碍拿着棋子把玩,池仪过来禀告后,她直接接过信件,并当着温惊梅的面拆看。

两地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顺利,没有什么料想之外的事情出现。

温晏然笑了一下,随意把信件递给边上的远方堂兄,示意对方也看一看,同时评价道:“也难怪泉陵侯迟迟不肯入京。”

对方多年经营积攒下的钱粮,人脉,声望……在温晏然一朝登基后,除了一些身外之物还能保留下来以外,那些无形资产已经开始了飞快地流失。

温惊梅看着信上的内容,目中闪过一丝讶意。

宋南楼几人都是新官上任,此前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居然如此顺遂,可以算是天赋之能,当然他也没忽略信中那句“全仗陛下深思远虑”,若是在先帝时期,温惊梅多半会以为那只是朝臣的自谦之言,但以他对温晏然的了解,对方应该是真的做了某些布置。

——新帝是一个极有掌控欲的人。

温晏然单手支颐,看起来有些出神。

她并非是在发呆,而是在观察自己的系统界面。

不知道安静了多久的游戏协助系统最近总算产生了一些变化,非常具有时代怀旧感的类dos界面上的文字偶尔会闪烁几下,又迅速恢复平静,就像以前接触不良的老电视。

——温晏然不知道,倘若她有看log文件的权限的话,会发现系统记录中有一段提醒反复出现,包括但不限于“正在尝试启动”、“昏君点数不够,无法正常启动”、“能源不足,仅保留基础界面”、“正在尝试载入新功能”、“新功能载入失败”等等。

——系统是正经的昏君系统,但玩家显然不是正经的昏君。

温晏然忽然道:“说来已距年关不远。”

温惊梅知道,每到正月间,天子会在建平会召见各州郡的使者,许多诸侯也会趁此时机上京谒见。

对方此刻提起此事,多半是打算正式宣温谨明入京。

温惊梅:“陛下是打算召见泉陵侯么?”

温晏然微笑:“召见自然是要召见的。”又道,“兄长觉得泉陵侯会不会入京?”

习惯了天子突然提问的温惊梅沉吟半晌,末了还是摇头:“臣许多年不曾见过四殿下,不好轻下判断。”

温晏然靠在凭几上,不紧不慢道:“泉陵侯来有来的理由,不来有不来的理由。”又补了一句,“不过朕登基之时她既不曾来,过年的时候,怕也是不会过来了。”

温惊梅心念微动,他忽然异常清楚地意识到了一件事。

崔氏跟泉陵侯本来是彼此依仗的关系,但当日天子赐死温见恭,又厚待郑氏,等于在暗示崔氏,只要他们及时更换门庭,温晏然不会介意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如此一来,崔氏与温谨明之间当真能紧密如昔么?

温晏然注意到了远方堂兄面上的神色,略略一想也明白了对方在思考些什么,笑:“倒也不至于如此,泉陵侯与崔氏多年扶持,不会轻易生出嫌隙,而且当日七哥也是自己作恶多端,由先帝明其罪行,再由朕下令处置,郑氏这才完成了与旧主间的切割,如今泉陵侯未弃崔氏,倘若崔氏一意背主的话,又打算如何立身于朝野?”又道,“且泉陵侯素有贤德之名,那些名声里,就算七分为假,说不定也有三分为真,所以她也不会轻易弃掉崔氏来求生。”

她还有一句不曾明言的话,虽然些许计谋可能使得敌方阵营各个势力心思动摇,但也只是可能而已,对温晏然来说,胜败之分,又岂能寄望于闲子。

温晏然看一眼天色,开口邀请:“若是兄长有暇,不妨去西雍宫用晚膳,朕那边正好召了萧将军进宫。”

温惊梅知道对方这段时间挺常跟萧西驰见面,时不时就让那位庆邑部的质子来宫中吃一顿晚饭,而萧西驰那边因为身无实职,又素来身强体健,不能学习远在京城之外的泉陵侯,借生病之由拒绝入宫。当然萧西驰此前也表态过她一个边郡微末之人,不适合总是出入宫禁,结果还没谦虚完就被天子打断,并当众夸奖了几句。

温惊梅虽然清居于天桴宫,也听过天子评价对方的那句“萧将军当世人杰,朕见将军,如见天下英才”。

按照天子的性格,这样做多半是对萧西驰有所安排,只是温惊梅自己暂且看不分明。

温惊梅不想牵扯进边地事务当中,婉拒:“若臣也过去,恐怕更叫萧将军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