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喜事

葛诚松了口气。

不过并没有放弃,反而问的越发的细致,大有仿佛要在应天府模仿北平工业一样的气势。

朱高炽有些纳闷。

今天的葛城,面色有些憔悴,难道遇到了什么不顺的事?

可最近王府很寻常,并没有遇到特别的问题。

不对。

金忠。

这个人就出现的很突兀。

出现在在王府短短一年而已,看样子已经获得了父王的认可,又和姚广孝走的近。

姚广孝在朱棣的心中,朱高炽是知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许多事都以姚广孝的想法为主。

可也影响不到葛诚啊。

就算父王如何看重姚广孝和金忠,以葛诚的地位和资历,金忠对葛诚也造成不了威胁。

“这件事真不用过多顾虑。”应天府的生产模式,和北平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朱高炽自信说道。

葛城竟然走神,仿佛在记住这些话。

“诚叔。”

“哦,大公子。”葛诚回过神来,连忙露出笑容。

“和二伯,三伯的事情,目前进展顺利吗?”

“这件事从头至尾都交给了金忠,王爷还没有招我去商谈此事,我也不知道。”

朱高炽怔了怔。

一直以来,王府的大小事都是葛诚亲自办理。

而且这件事非同小可,朱棣竟然没有让葛诚掺和?

王府里最近,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自己不知道的,得催催张全去打探。

“王爷最近很忙,大公子如有什么事情要找王爷,最好寻个好机会。”

看了眼大公子手里的册子,葛诚提醒道。

然后要务在身为由告辞离去。

看着葛诚的背影,朱高炽留在原地沉吟了片刻。

和这帮人尖子打交道久了,对这个群体,自己有了部分的了解。

这些人才讲究个不露声色。

追求泰山压顶而不变色之胸襟,就算自己没有,也要让旁人以为他有。

一个字形容,装。

例如宰相肚里能撑船,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气量的。可为了装作有,很多人常常在大众面前故作大度。

刚才葛诚的脸上,藏不住的有心事的模样。

难道真有人会在应天府要搞蒸汽机,被葛诚知道了?

不应该啊。

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何时变得这么快了。

英国在工业革命早期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特例。

奥秘就在于众多新发明、新技术,都是与英国自身与众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品成本结构相配套而生的。

而欧洲其他地区并不具有英国这样的有利条件。

以至于同样的技术移植到英国境外以后就变得无利可图了。

例如自己的焦炭炼制厂用的起蒸汽机,因为靠近西郊煤区,可以采买到价格低廉的煤块。

以后蒸汽机试用到北平各行各业,都有这个优势。

最能成功复制的,反倒是山西。

山东都不行。

山东千米以上的煤区太多,目前的蒸汽机,可没有这个马力,能把水抽到这个高度。

要是山西模仿,朱高炽虽然担心,但也不惧怕。

因为晋王是个短命鬼。

……

山西太原。

“如果圣人要动手,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那帮人还被蒙在骨子里,在陕西不亦乐乎。”

晋王朱棡闻言,脸色却没有变化。

这在他看来,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二哥七月复国,可他没有实权,看上去是让武勋们代替王权,在陕西行事。

可如果真如老四所言,父皇在陕西动手,说不得会恢复二哥的权利。

应天府黄毛孺子,能当什么国?

自己还有机会。

前提是二哥仍然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名王爷。

自己和老四是亲兄弟,虽然这些年有些生疏,可自己从来没有怠慢过他。

“此事没这么简单。”

另外一人反驳道。

“如果要在陕西动手,圣人早就应该恢复秦王的护卫,才是万全之策。”

“可至今没有迹象,反而是武勋们在陕西获得了实权,继续拖下去,他们的实力更强了。”

“有可能是担心恢复秦王的护卫,会打草惊蛇。”

“此事干系重大,武勋们也不是好相与的,以圣人的手腕,不会放心交给外人,一定会让藩王参与。”

这就走到了死胡同,众人苦思起来。

“会不会。”有人迟疑,众人纷纷望过去,晋王也拭目以待。

“陕西事了,然后命他们再来山西?”

“来孤这里?”

晋王诧异道,随后怒道:“他们敢。”

山西一直被他当做自己的地盘,谁敢来犯。

那人眼神含有其他的意思,晋王见状,逐渐沉下心来,仔细思考起来。

突然,他有些明白了。

“如果真是如此,对孤有大利。”

那人满脸认同。

“如果安排在山西,圣人一定会事前,把山西诸卫所兵权,全部交给王爷。”

“恭喜王爷。”

“何喜之有。”晋王谦虚了一番,故意道,“此事还未有定论,当不得真。”

“还有四弟前番派使来服软,孤是他亲哥,大哥如今不在了,二哥又犯了事,孤要承担起做大哥的责任来。”

“哪里需要他还舍利于孤,天下如何有这种道理。”

晋王只觉得可笑。

堂堂藩王,派来的使者,竟然还会把商事慎重的提出来,真是有失体统。

只要自己能获得更大的权利,真要是获得全山西的兵权,那就是掌握了十几万大军。

什么三司,一朝回到二十年前,整个山西都由自己说的算,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听说蒸汽机利润颇丰。”那人有些犹豫。

晋王直接否了。

在他看来,有些事比黄白之物更重要。

四弟是有本事的人。

他能主动向自己低头,说明他眼里还是有自己这个三哥的。

北平也能拉出十几万大军,如果能把四弟拉拢到自己这边,到时候就能凑出三十万大军。

父皇老了,连武勋们都压不住,还要靠他们做儿子的来出手。

没多久。

从应天府来了一封密信,是缇骑送来的,看过后,晋王大笑不已。

这天起。

晋王仿佛变了个人。

以前抠抠搜搜的,什么都要巴拉到自己手里,突然变得极为大方,四处让利拉拢人。

这封密信,北平也收到了。

……

北平府。

天色渐寒,朱棣望着枯枝发呆。

自从离开应天就藩北平,除去母后崩逝和“大祥”回过应天府,再就是四年前回过一次。

不知道父皇可好。

以前父皇办胡党,面对的局势,比蓝玉要复杂多了。

可父皇雷厉风行,如何像如今,布局了几个月,还未开始动手,甚至发密信给自己。

这回父皇不但做足许多功夫,还务求尽善尽美,不敢有丝毫的遗漏,说明了什么?

父皇老了,还是他在担心。

担心他拿不下蓝玉。

蓝玉比起胡党案的那些开国功勋们,又算的了什么呢。

“父王。”

朱高炽进来,看到院中的朱棣。

“你来了。”

朱棣收回眼神。

“你二伯,三伯都没有说要掺和商事,不过他们想什么,哼。”朱棣冷哼了一声,“他们想要的更多。”

“那蒸汽机的事,儿子还去陕西,山西办吗?”

看到朱棣的神色,朱高炽有些担心。

不会又一场空吧。

“北平诸事摊子铺的大,用钱也多,只靠蒸汽机厂,儿子手头有些紧。”

朱高炽解释道。

“山东本来是可以盈利部分的,不过因为父皇的要求,所以中断了商路。”

“如果陕西,山西也不能成行,恐怕对工厂有些不利。”

“你眼里好像只有工厂,对其余的事不太关心。”

朱棣有些不满。

长子格局小了点。

朱高炽明白朱棣的意思,不过有些不以为然。

他就算关心国事,目前又能做什么改变,根据历史,这段时间本来就没有发生不好的事。

也就说有问题,但能解决。

“有父王在,以父王的才能,自然能应对一切,儿子并不担心国事,反倒是把工业推动起来,提高北平的实力,才是最对父王最有利的事情。”

朱棣听懂了话里头的意味,忍不住笑骂:“所谓因人施策,伱倒是用到了你老子身上。”

“儿子不敢。”朱高炽低下头。

“陕西,山西的事情先缓一缓,过两月,等明年年初形势明朗后,再顺势而动。”

“至于你的难处嘛,北平全境随你布置,补上你损失的利益。”

朱高炽连忙抬起头。

这话说的可大了。

北平府可只是北平。

只是离北平越远,燕王府的影响力越小,反而是三司在管理,无论是卫所还是地方。

“发生了什么事吗?”

朱棣摇了摇头,并没有把密信的事情告诉长子。

这件事关顾国家社稷安危,他谁也没有透漏,到时按照密信中的吩咐做即可。

不过。

北平府要重回自己的手里了。

既然如此,自然为老大开方便之门。

“你放心去做就好,不会遇到阻力的,官府上的事情,自有咱来打发掉。”

朱棣敢这么说,那自己可就不客气了。

朱高炽忍不住露出笑容。

最近自己很顺啊。

秦王说不要自己的东西,晋王也不要自己的东西。

什么时候,蒸汽机变得这么丢份了。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