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倪少春
出乎意料的是,这大姐从兜里掏出了钥匙开了门。
“大姐?这是倪教授家吗?”云苓愣愣问道。
大姐表情无波无澜,依旧无声无息,只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云苓沉下心,犹豫了几秒还是走了进去,然后默不作声地指示系统把防身工具准备好。
屋里没人,大姐可算是说了第三句话,语气平淡但隐藏着小心翼翼的卑微:“您先喝点热水,他几个小时前刚被学校叫走。”
云苓接过杯子,没喝,在手里抱了会儿取取暖,才放在桌子上。
两人相隔一个方桌,寂然无声,气氛宛若窗外的酷寒冷峭。
许是实在受不了这种凝冰结雪的氛围,云苓旁敲侧击地问道:“倪教授很忙吗?”
大姐摇摇头,“工作上的事我从来不问。”
云苓也不知她这是老实话,还是故意隐瞒,不过能说话就好,只要肯聊,不怕她收集不到信息。
“欸,说了这么多,我还不知道大姐叫啥呢?”其实拢共也就四句话,云苓客套起来都觉得尴尬。
“我姓葛。”
云苓亲和浅笑:“原来是葛大姐,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云,您叫我小云就好。”
葛大姐沉思片刻,似乎没回忆起来自家有认识姓云的朋友,蹙眉问道:“你刚才说你是有人给介绍过来的,那人是谁?”
云苓掏出纸条,轻轻放在桌子上推给她,“是卢教授,他和我外公是旧友。”
葛大姐看到这个姓氏,第一反应脱口而出:“卢乾丰?”
“是的。”云苓目光如炬,面带笑意,语气肯定:“看来您一定认识他了。”
“嗯,他以前是我丈夫的同事。”
见她愿意主动**和倪少春的亲属关系,云苓便知道对方应该基本认可她的安全性了。
其实不用多问,都能猜出来葛大姐这个年龄,既不会是倪教授的女儿,也不会是他的母亲,女眷里最有可能的便是妻子这一身份了。
除此之外,云苓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女人太阳穴处的两道条状轻微凹陷,还有鼻梁的形状,像是因长期佩戴了不合适的眼镜所致。
看来这位葛大姐也是个读书人,再联想到她寡言少语的性格和扫大街的工作,云苓没有贸然开口询问,毕竟揭人伤疤是件十分不道德的事情。
大约聊了十分钟,云苓基本摸清楚了对面这位女同志是什么性格,节俭、谨慎、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怯懦。
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虽朴素清贫但体面美观,可见女主人所具备了简意美学理念和基本文化素养,而且从墙上空白的方框痕迹也能看出这里曾经挂过画或是相片……
“葛大姐,倪教授走的时候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吗?”
云苓心想,如果时间太久,她不如先去找个住的地方,幸好她没买今天下午的车票,否则还真赶不上回县城的客运车了。
可惜葛大姐也不知。
两人又等了许久,直到晚饭时才能到开门声。
“阿芸,我回来了。”
倪少春垂着头边进门边喊,转眼间,敏锐的视线射向妻子身旁温文尔雅的小姑娘。看起来不像是坏人,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之前害他妻子的也是这么个年轻人。
但他堆起笑容,站到妻子身旁,眼神防备地问道:“阿芸,这位是?”
夫妻二人一齐看向她,云苓淡然自若地解释:“倪教授,我叫云苓,是卢教授介绍我来跟您洽谈一个合作项目,不知您可否有时间听我具体介绍一下?”
“哦,老卢确实跟我提起这个事儿,不过你也不用说了,我已经回绝他了,更不可能跟你去宾县,真是麻烦你跑这一趟了。”
云苓刚想再劝一下,谁知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葛芸温声问道:“宾县?少春,这件事你怎么没跟我说?”
倪少春不自然地别过头,气势一下子低了好几度,倔强地强调:“没什么可说的,我是不会离开你的。”
云苓眨眨眼,似乎这对夫妻闹了矛盾,不知道她需要需要回避一下,可是她能去哪呢?
“额……”
她刚想说要不她去门外待会儿,先腾出空间让他们好好聊一聊,等他俩融洽了她再回来,可半个字都没说出来就被打断了。
葛芸无奈道:“是不是之前人家邀请你去参加研究项目,你又给拒绝了。”
她的神情中满是愧疚与自责,倪少春连忙解释:“才不是,这次是老卢给介绍的人,你看她年纪轻轻,恐怕也不是什么大事,去不去都没必要,咱们在省城不挺好的吗?”
见他们提到她,也不管是不是好的评价,总归云苓能插上话了:“倪教授,要不我先跟你说说这事儿是啥,您再做决定?”
她又看了眼葛芸,斟酌道:“葛大姐,您说呢?”
葛芸抬眸瞧瞧不吱声的倪少春,忽略了他反对的意见,径直拉着云苓坐在椅子上,说:“小云同志,少春他就是这么个脾气,您别跟他一般见识。这样,你说你的,我保证他肯定能仔细听。”
云苓扫了眼独自站在一旁生闷气的倪少春,心想他可不像是能听进去话的人,不过别无他法,她也只好硬着头皮介绍。
“倪教授,您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清楚社队企业对当地国营经济起到的显著作用吧?”
倪少春阴阳怪气地回:“这些年,湘省和李家庄的经验日报都已经刊登过了,但凡看报纸的谁能不知道?但我只是药学专业,不懂农业更不懂经济,你跟我说这个没用。”
云苓耐心顺着他的思路反驳:“有用,怎么没用?人人只要生活,就离不开经济。这些您即使不懂,但也肯定知道市场的菜卖几分,医院的药又贵了几毛。”
他没有反驳,毕竟现在少有不知柴米油盐贵的老百姓。
“您用知识谋生,和农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一个道理。”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您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同样,发展社队企业也是为了让公社和大队两级经济强大起来,支援国家建设,壮大集体经济,最重要、也是最朴实的一点是——脱离贫困、帮助致富。”
“我今天带来的项目仅仅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利用这里的绿水青山,将其发展成华国东北区域的药材人工种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