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三进四合院(求收藏 求推荐)
那日徐画晴和吴材商议之后,第二日小班课课间北大经济系83届便举手表决,集体决定来香山秋游。陈许除了给《首都日报》供稿之外,也清闲下来。吴材一提,就答应一同前来。
陈许带了不少胶卷,准备多拍拍照片。到了香山,抹不开面子给几位相熟的同学拍了单照,之后索性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拍了一张单人照,离开之前又拍了一张集体合照。
徐画晴恢复往日清冷的性子,进入大学经过短期的不适之后迅速开始适应。这个世界不乏情商智商俱佳的人,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会有所偏重。
徐画晴的情商便让陈许佩服,和班上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但是却没有人说她不好,或者说有人对她不满也不敢跟别人提及。她脸上的表情依然常挂淡淡的笑容,很少露齿,眼睛看上去也挺真诚,但总是给陈许深沉如海的感觉。
“这个洗照片的钱我之后会和同学们说清楚,由每位同学自己付。”
拍完集体照后,大家准备下山,徐画晴走过来对陈许说。
她今天穿着一身白色运动服,长发扎成马尾辫,柔顺而有光泽。
“不用,不用。”陈许笑着摆摆手。
“你出了相机和胶卷,有帮大家拍照,已经出了很多力了。不能让大家继续占你的便宜,这事就这么定了。”
徐画晴说完也不给陈许继续拒绝的机会,就退回到女生群体之中。
众人随后下山,顺着阶梯排成了一队。这个时候太阳也刚刚开始下落,余晖照在漫山的黄栌树叶上,又给火红色染上一道光泽。天边云卷云舒,苍狗生成又消失,云朵逐渐染上暗青色,天黑了下来。
第二天,徐画晴让吴材要了胶卷,由她自己去找人洗印。
李文学的几辆自行车都卖了出去,“1024”社团又加了两个人,陈许并不清楚具体情况,都是经常和李文学一起厮混的魏飞捷跟他说的。虽然有钱做校刊了,但是李文学约稿困难,校刊依然处于难产状态。李文学只能边写边找人,对此陈许爱莫能助。
小说这一块,他只准备再抄一部就宣布封笔了。
《昆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因为央广直接将《昆仑》评书拉到了黄金时段播出,一时间,辐射的范围扩散至全国,全国轰动。成人的童话永远比童话有着更广泛的舆论优势,文劼说已经有不少领导打电话给报社和央广催更了。
小说连载的模式天生容易让人上瘾,评书也是同理。现在单行本还没有印发,以《昆仑》现在的知名度,一旦印发,又要破小说的出版记录了。
而《昆仑》估摸着还有两个月就要宣告完结,陈许已经把所有的稿子都写了出来。周明旭三番两次找陈许商谈下一部作品相关事宜,陈许一直拖着没弄,静待《昆仑》的影响力持续发酵。
期间,陈彦中打来一个电话,高兴的跟他说目前进展一切顺利,三通一平的工程也快要完成。德雷克斯公司表示一定会在元旦之前,将垃圾债推销出去。加里纺织工业的引进已经十拿九稳了。
至于论文,《American Economic Review》都不知道有没有看到稿子,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时间悄悄进入十一月中旬……
……
月色如钩,高高挂在天上。周边星辰闪烁,像极了一颗颗眼睛。偶有流星划过,也不知去往何处。
顺着前门大街往天安门方向走,路过老舍茶摊两个路口之后往右拐,又进入一个胡同地界。
两辆自行车在胡同里闪避前进的,陈许跟在后面,前面是一中介。路灯稀疏,两人只有一个手电筒,即便加上月光,视野也有限。铃声不断作响,提醒着路上可能存在的路人。很快,两人在一座大宅的门前停了下来。
“这是三进四合院,搁往常,这也是大户人家才住得起的地方。”这个年头的中介对着陈许说。
“里面现在有没有租户?如果住户太多太麻烦我可不愿意。”陈许提醒。
“瞧您说的,您是文先生介绍过来的,文化人,我蒙谁也不至于蒙您。那样的四合院多的是的,我要是想坑您早就告诉您了,何苦等到现在。”中介是个老首都人,平日里还在钢铁厂上班,路子多,就顺手兼兼职,赚点零花。
中介继续说:“这次是赶巧了,老两口本来跟人签了合同,但是交易对家现在手上钱不凑手,老两口又赶着飞机去美国,才准备折价让出来。”
“多少钱?”这门看着是阔气,价钱才是关键。
“得有这个数,”中介伸出三根手指头,“至少三万。”
“那还真不少。”陈许说,“我看别人六七千就有卖的了。”
“不一样,这是三进,有那种小院子几倍大,您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咚咚咚……”说话间中介敲响了门,很快主人便出来开门。
“谁啊?”
“来看房的。”
老两口精神头都挺足,虽是满头白发,走起路却是健步如飞。陈许进了四合院,左看看右看看,由着中介在一边介绍。
这“进”字是指四合院层次,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四合院;“日”字形的称为二进四合院;“目”字形的称为三进四合院。
目前陈许看的就是三进四合院,也是明清以来最为标准的四合院造型,更奢侈的四进、五进也有,但是价钱又不一样了。
陈许走进大门,正对着就是一堵墙。中介看着有些发懵的陈许,介绍说说这叫“影壁”,装饰用处更大一些。
陈许经由中介指引,左走到了“垂花门”,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陈许穿过“垂花门”,走进院子。院内收拾的挺干净。院中种着一棵槐树,看那粗壮的枝干,有些年头了。旁边还有一口水井,看着周边湿漉漉的样子,水井还在正常使用。老两口还在院子里养了一些花花草草,都是经过精心的修剪。哲学只是觉得好看也不理解里面有多大的学问。
房屋屋檐、窗户的一些地方经过多年的修修补补之后,丢掉了一些古意,略显粗糙,但这都是无伤大雅。日后找到趁手的工匠再修复就是了。
最后面的一个院落里还有四间空房,现在都用作仓库。
整个四合院大气宽敞。陈许非常满意,也不讲价。
“这宅子我挺喜欢的。”
这就是买家同意了。
“老先生,这位您别看着年轻,可是个文化人,报纸上的《昆仑》就是他写的。”这是文劼前几日和中介说的,中介现学现卖。
“哦,文化人好,文化人好。”老先生听着很高兴,上前握着陈许双手,“这是我的祖宅,交给一般人我还不放心。交给文化人好,交给文化人好。”
卖家瞬间也被说动了。
之后两天陈许接手,和老两口办完剩下的手续,价格依旧是三万。老两口办完手续的隔日便坐了飞机去了大美利坚,也不知他们这三万块换了多少美刀。
而陈许从此之后在这首都城,也就有了一个家。
打扫卫生清理房屋的事自然不能让他一个人来做。陈许周末一早联系了卞千秋,高一玮和陆大有。
“今天大家好好干,我买了些肉和蔬菜,晚上吃顿好的。”陈许画饼说,“然后继续干个通宵,明天一早我带大家去看升旗。”
这四合院离天安门太近,只要不拆,以后可就是千金难买了!
茅房早已废弃,之前老两口一直使用痰盂和外面的公共卫生间,现在如果要重新启用得去问问市面上有没有预埋地下的化粪池。整个清理过程关键是后面的仓库。
几人将仓库里不用的垃圾全部堆到院子里,又打水用抹布清灰,硬是又折腾出两间卧室。要干的零碎的活实在太多,另外两间屋子只能以后再收拾。
厨房之前的老两口一直在用,倒是不用收拾,油盐酱醋换了一遍,陈许又买了一批煤球。他用煤球炉子炒了几道菜,又蒸上米饭,晚饭就起火了。
卞千秋、高一玮、陆大有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
洗手洗脸吃完晚饭,又将两间厢房收拾了一下。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有些晚了,巷子里还有野狗急奔乱吠。基本完工的四人毫无睡意,在槐树下的石凳上吟诗赏月,一直到了深夜,才去两间厢房休息了一会。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还未亮,陆大有又叫醒陈许和高一玮:“该去天安门了。”
三人匆匆忙忙起床,又去叫醒了卞千秋,四人拿着手电筒骑上自行车就往天安门赶。
一到现场,昏暗空旷的广场上因为几处路灯勉强可视。此时游客还不多,一群仪仗兵正整齐肃穆进行着流程。
早上的风有些大了,卞千秋吹乱了的头发一直在侵扰陈许的脸颊,鼻子痒痒的,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
远处,一缕金色的阳光终于透过云层、刺破黑暗,仪仗兵将五星红旗向空中一抛,国歌终于奏响:
“起来,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