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陛下有赏(求推荐收藏)
徐皇后万万没想到。
本来过来看看就走的夫君,竟然留宿坤宁宫,原因倒也搞笑,只因拉着自己手说了一句辛苦后,忽然就来了性趣……
徐皇后简直不敢相信。
老夫老妻的,儿女都一大堆了,哪有那么多即兴**。
原因只有一个。
是香皂!
沐浴之后,香皂让肌肤保留着滑腻的触感,和荷花清香、淡淡酒香相互影响,让夫君老夫聊发少年狂,情难自禁的左牵明月右按山峦。
**便如山洪汹涌,一发不可收拾。
偎依在旁,将夫君的胳膊抱在怀里,徐皇后轻声道:“夫君,后宫不可干政,可妙心还是想问一句,你打算怎么处置渺无音讯的黄观?”
朱棣笑了笑,“他?”
多年夫妻,知道妻子不会无的放矢,乐道:“为妙锦求情吧?”
徐皇后讶然,“黄观的失踪和三妹有关系?”
朱棣闻言愣住。
感情妻子不知道这件事。
于是说道:“我刚进入应天城,妙锦就跑了,徐辉祖送她出的城,当时还带着你小妹,若非如此,刀兵早将他拿下了。”
带着徐家小妹一起,自然不是逃亡。
又道:“徐妙锦去了一趟安庆,恰好遇着黄观侄儿,然后黄观就人间蒸发了,能有这么巧?若没猜错,黄观就被他俩藏匿在安庆附近。”
朱棣何许人也。
永乐大帝。
这些曲折,他岂能猜不到。
徐皇后闻言反而松懈了下来,夫君愿意说,这件事他就不会追究妙锦。
果然,朱棣继续道:“黄观其人,我原本是要将他如练子宁、黄子澄、齐泰一般处置的,不过他运气好,出了个侄儿黄昏,我记得对你提过?”
徐皇后点头。
朱棣又一次说着心中想法,“黄昏是个人才,可以留用,但暂时不能用,得先压着他,正如老爹对方孝孺一般,先抑后重用。”
徐皇后松了口气,“不怕他妖言祸国了?”
朱棣沉吟半晌,“这人确实异类,如果真是那什么穿越者,拥有超越寻常相士的预知能力,便是一柄双刃剑,对我大明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但若夫君将他掌控,运用得当的话,便若百万雄师!”
要不是想到这些,第一次觐见就一把火烧了。
妖孽?
我朱棣王座之前,没有妖孽!
徐皇后瞠目结舌。
一人可以媲美百万雄师,这怕是天方夜谭。
朱棣也乐道:“我问过道衍,他得出的结论:黄昏若真有预知能力,将胜十个道衍。嗯,这是道衍的原话。”
徐皇后愣了下,“那还不把他保护起来。”
朱棣哈哈大笑,“保护什么?这小子聪明得紧,且有着异于其年龄的成熟和稳重,第一次觐见时,他言辞里透露的意思,想救方孝孺,结果一看为夫有些杀意,立马知难而退。”
徐皇后笑了,“恭喜夫君又得一旷世奇才。”
朱棣点头,“所以他将黄观藏起来,为夫暂不追究,将这当做禁锢他的牢笼,今后这把双刃剑若有危及我大明的迹象,这就是他死无葬身之处的七寸死穴!”
这话很淡。
但却透露出帝王的腹黑心术。
朱棣又道:“还有一点,黄昏确实猜中我心思了,杀了方孝孺、黄子澄等人,大明的读书人种子断了,所以我要修一本古往今来未有之全书,这事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留着六首三元的黄观,若解缙不能担此重任,那便让黄观来。”
言辞之间帝王豪情冲天。
徐皇后看朱棣的眼神越发崇拜,这就是我爱啊!
朱棣很享受妻子的崇拜目光,加上红烛帐暖佳人在怀,于是内心之澎湃无以压抑,再次一树梨花压海棠……
许久。
喘着粗气的徐皇后红着脸,嗔羞道:“明日不上朝么。”
朱棣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
今夜甚爽!
有些好奇的道:“不是为夫沉迷美色,实在是我家娘子太妖娆,话说妙心,你用了什么,怎的肌肤滑腻如少女了。”
徐皇后呵呵傻乐着说,“说起来和黄昏有关系。”
朱棣:“???”
老子戴绿帽子了?
差点就要翻脸。
徐皇后笑着说,“妙锦今日来,送来了一盒黄昏制作的香皂,使用之后,肌肤滑腻如玉石,且持久水润,端的是神奇,不如让黄昏多制作些,以后宫其他妃嫔,都用这种香皂?”
这才是皇后该有的心胸。
朱棣又意外。
黄昏还能搞这些东西?
嗯,貌似不错。
他才明白为何妻子先前要问如何处置黄观,不是为妙锦,而是为黄昏求情,毕竟拿人手短——别说,朱棣很享受。
黄昏这后宫路线走得甚合朕心。
笑眯眯的道:“这黄昏啊,怕是在吴溥家受不了苦日子,想从你这拿点好处,你和妙锦都被他利用了。”
吴溥是个清官。
又道:“也罢,为夫明日便赏赐他一些钱财罢,日子太穷,莫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笼络了,至于后宫大肆采购……倒是可以,多储备一些,可以赏赐给臣子家眷。”
徐皇后捉狭的笑。
夫君这心思,还是想让后宫所有妃嫔都用香皂。
……
……
第二日下午,黄昏正在思忖如何将香皂改成沐浴露,家里来了个年轻太监,看其服饰和神态,在内侍里地位不低。
跟着四个衣着光鲜的京营士卒。
就是禁军。
可惜战斗力和宋朝的禁军没法比。
太监进了门,对坐在树荫下的黄昏尖锐着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宣黄昏觐见。”
黄昏愣了下。
我擦……
不按套路出牌啊。
昨日上供香皂,按理说,应该是由坤宁宫徐皇后那边的太监过来赏赐自己金银财物,怎的朱棣派了个太监过来。
屁颠颠跑过去,问道:“公公高姓大名?”
太监笑道:“咱家叫狗儿。”
黄昏:“???”
旋即恍然大悟,我擦,太祖和朱棣时期的太监都弱鸡,但恰好有个太监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
就叫狗儿。
朱元璋和朱棣都不允许太监读书,偏生狗儿读过书,算是太监中的异类。
于是笑道:“狗公公,陛下召草民何事?”
狗儿呵呵一声冷笑,故意用四个京营士卒能听见的声音大声道:“陛下之旨,臣子莫要妄测圣心,跟着咱家去紫禁城便是。”
黄昏吃瘪,耸了耸肩。
嚣张个毛。
你又不是马三保,真把自己当根葱了,现在是永乐时期,不是宦官当权的中后期。
哪知狗儿太监又压低了声音,“好事,陛下有赏,您放心了嘞。”
黄昏服气。
不愧是读过书的人,这事办的简直牢靠,无形之中卖了个人情,还能在禁军士卒面前不留下任何把柄,这货怕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