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关于那个时代的甲弹之争
根据牛牛1915年炮术手册,15英寸锻铁装甲对于无帽炮弹等效效果:
12英寸钢面铁甲和钢甲
7.5英寸哈维装甲
5.75英寸克虏伯装甲
所以这个时代一票前无畏战列舰普遍6英寸表面硬化钢就满足防护需要了。
事实也证明确实满足需要,日俄战争中联合舰队的杀伤主要靠6寸炮发射苦味酸炮弹烧甲板。
当然,被冒弹也不是什么神兵利器,炮弹初速低于550米/秒或着角(法线角)不超过15度的时候,跟无被冒弹效果没有差别,只有初速超过550米/秒,才能提供更大穿透力(具体增加多少看炮弹装填药和着角,换算真的超麻烦)。
另外再说一声,甲午战争时期,小鬼子有没有苦味酸炮弹到现在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小鬼子自己的资料,有显示120和240(扶桑号)炮弹装苦味酸的,也有说没有的,很矛盾。
甲午之后的著名海战:
日俄战争时期小鬼子用苦味酸,老毛子用硝化棉,鬼子烧甲板胜。
日德兰牛牛用苦味酸,二德子用TNT加延时印信,因为苦味酸太敏感,总是一碰就炸,而TNT就好很多,能够穿而后炸,所以二德子成绩上好看很多。
总之,甲弹之争,炮弹的效果是个很复杂的学问,除了数学、物理化学之外,还掺杂历史、官僚作风等因素,要完全说明情况是不可能的,咱这只是小说,我写的简单一点大家看着乐呵就行了,请不要深究。
今后本书很多技术方面的事也是如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