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甲申战争之前大明水师的建设(上)

大明帝国首先在马尾建设第一座近代化造船厂——船政船厂或称马尾船厂。

比马尾船厂晚了几个月,上海的江南船厂破土动工。

广州的黄埔船厂则要晚几年,而且规模要小许多。

……

马尾船厂仿造的第一艘新式战舰是千吨级炮舰“万年明”

万年明级炮舰:“万年明”

排水量:1300吨,航速10节,10门160磅前膛炮

本级舰只有“万年明”一艘,取“江山永固,大明万年”之意。

本舰为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炮舰。

1868年服役,一开始主要在福建台澎巡航,并执行一定的运输任务。1875年正式编入船政水师。

后在澎湖海战中被法国舰队击沉。

……

江南船厂仿造的第一批军舰所迈的步子要小一点,他们选择了英国样式的小型炮舰。

艺新级炮舰:“艺新”、“操江”、“测海”

排水量640吨,航速9节,160磅前膛炮2门

吨位小,技术相比万年明跨度要小一点,因而虽然晚开工,但反而比万年明早完工两个月,因而“艺新”号成为大明自造的第一艘先进战舰。

1868年服役。北洋、南洋、船政舰队各分配一艘,主要用于训练,让官兵熟悉新式舰船的操作和锅炉。

甲申战争中“艺新”号在马江海战中战沉。

其余两舰分别负责渤海海口和广东的防御警戒任务。

之后,不按船厂,按照顺序建成的军舰如下:

……

湄云级炮舰:“湄云”、“振威”、“福星”、“靖海”、“镇海”、“镇涛”

排水量:540吨,航速10节,160磅前膛炮2门

没什么说头的小型木壳炮舰,1869至1871年间全部建成服役。

建成后“湄云”号给了北洋,南洋拿走“靖海”,与各自的艺新级配成小队,任务也基本相同,其他四舰全都留在船政。

1884年马江海战,振威、福星、福胜、镇涛悉数战沉。

……

海晏级巡洋舰:“海晏”、“驭远”

排水量:20吨,航速12节,170磅前膛炮2门,160磅前膛炮6门

说是巡洋舰,但其实更像是武装运输船或者说辅助巡洋舰,吨位很大但战斗力不强,而且有技术缺陷,一直被水师官兵诟病。

建成后编入南洋水师服役,石浦海战两舰被法国舰队击沉。

……

扬武级巡洋舰:“扬武”

排水量:1560吨,航速12节,150磅前膛炮2门,70磅前膛炮8门,24磅前膛炮2门

样式上来看这艘船还是具备浓厚风帆时代风格的巡洋舰,不过技术上已经显得较为成熟,就是火力选择上显得太过单薄。

1872年建成编入船政水师服役,是船政水师旗舰。

1884年马江海战中被法国海军击沉。

……

伏波级炮舰:“伏波”、“飞云”、“济安”、“永保”、“琛航”、“元凯”、“安澜”、“大雅”

排水量:1250吨,航速10节,120mm后膛炮8门

大明船厂在技术上逐渐成熟后的产物,铁肋木壳大型炮舰,大明第一款采用后膛炮的级别。

之所以一口气造了8艘之多,是因为建造期间得到台湾延平郡王家的资助,因而服役后。按照此时的惯例全部加入船政水师。

1884年马江海战中,“伏波”、“飞云”、“济安”、“永保”、“琛航”5舰被法国舰队击沉。

……

超武级炮舰:“超武”、“康济”、“横海”、“泰安”、“澄庆”、“登瀛洲”、“威远”、“海境”

排水量:1300吨,航速12节,120mm后膛炮10门

伏波级的改良型,其实这个级别比海安级和扬武级更适合称为巡洋舰。

本级舰的建成,象征着大明已经能够熟练组装建造类似无防护巡洋舰级别的小型巡洋舰/大型炮舰。

本级舰在建造时就受到各水师的青睐,建成后,北洋挑走“康济”、“泰安”、“威远”;南洋挑走“横海”、“澄庆”、“登瀛洲”、“海境”。

船政竞争不过号称朝廷海上禁卫的北洋和有海外华人支持财大气粗的南洋,无奈只留下“超武”一艘。

本级舰和伏波级一起,在整个70年代支撑其大明水师主力,因而甲申战争中,这两级舰损失十分惨重。

……

超勇级巡洋舰:“超勇”、“扬威”

排水量:1350吨,航速15节,254mm炮2门,120mm炮4门

进入年代之后,大明水师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本级舰在1881年从英国归国,当时,这两艘船可谓新锐巡洋舰,航速快、火力猛,甚至引发日本向英国抗议,最后英国人帮他们从智利转购一艘同级别巡洋舰“筑紫”号之后才罢休。

实战中这两舰的254大炮也确实表现出色,但大明发现这级巡洋舰防护力太差,作为撞击巡洋舰,实际上不具备撞沉大型敌舰的能力——即使撞击成功,这级船自己也会受到重创。

因而这级巡洋舰一度引发海军衙门对英国人的不信任,以至于后续很长一段时间,大明造舰习惯学法国人,卖船喜欢找德国人。

……

开济级巡洋舰:“开济”、“寰泰”、“镜明”、“保民”、“南瑞”、“南琛”

排水量2200吨,航速15节,210mm克虏伯炮2门,120mm克虏伯炮7门

尽管船政水师毁于法国人之手,但实际上,明法开战前,大明对法国人还是很友好的。

盖因马尾船厂建厂时受到了一个法国人日益格的鼎力支持,在这个人的影响下,船政船厂早期的造舰基本都是法国风格,伏波级、超武级,以及开济级都是如此。

实际上,开济级设计原型是法国人参加马江海战的“杜居士路因”号,只不过吨位缩小一圈,炮装也采用德国人的克虏伯炮。

一开始大明只打算建造“开济”、“寰泰”、“镜明”三舰,然后南北两洋和船政各分一艘。

不过此时船政水师有太多老船,包袱比较重,财政较为困难,因而率先宣布放弃,而北洋因为把重心放在定远级和济远级上,也不愿为这级巡洋舰投资。

因此最后南洋给北洋和船政各协理20万两军饷,拿走全部本级巡洋舰。

而且南洋还不满足,申请在加购两艘,于是大明朝廷选择德国人,让其按照开济级的样式原样制造两艘同级战舰,这就是“南瑞”、“南琛”。

让德国人造法国样式的军舰,也就这个时代什么都不懂的明人能做出这种决定,不过德国人为了利益,倒是也接下订单并且尽心尽力的完成了。

最后,南洋水师跟东南亚华人一直有很深的联系,水师成立后不久,就曾派遣战舰抵达三宝垄,与当地华人、华裔联谊,以此给当地汉人移民撑腰。

这种行动在当时被称为“宣抚南洋”。

由于东南亚华人华裔相对较为富裕,这种关乎到自己切身利益,甚至可以说对他们生死攸关的行动自然鼎力支持,因此这个群体一直以来习惯给大明水师捐款投资。

这一次,南洋华人显然对开济级的性能也非常满意,因而直接集资给南洋,要求他们再追加一艘,并且按照他们的意思,本舰明明为“保民”号。

这艘船为何叫这个名字,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

民间捐一艘巡洋舰!这种好事南洋自然笑纳,不过此时马尾船厂工期已满,无力建造第四艘开济级。

于是本着扶持本地工厂的想法,“保民”号由马尾船厂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在广州的黄埔造船厂建造。

本级舰全部在甲申战争之前及时服役,是南洋水师绝对主力,在战争中表现不俗。

……

定远级装甲舰:“定远”、“镇远”

排水量7350吨,航速14.5节,4门305mm炮,2门150mm炮

本级舰的购入,实际上是受到了光兴皇帝本人的影响。

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人购进了三艘装甲舰“扶桑”(3770吨)、“比叡”(2200吨)、“金刚”(2200吨),大明根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战舰。

这让装甲舰迷的皇帝大发脾气,他甚至一度召见质问当时的英国驻大明公使,为何只卖给大明超勇那样的小型巡洋舰,还怂恿大明购买蚊子船那样的废物,却卖给日本如此强大的战舰。

此事引发了大明朝堂对英国人的不信任,因此大明干脆找德国人购买新式装甲舰(受到新军中德国陆军教官的影响)。

此事德国人号称陆军世界第一,但海军方面一直是短板,在国际造船市场上一点份额都没有,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份大订单从天而降。

德国人十分重视,首相俾斯麦亲自过问,船厂集结精英团队和设计师,结合他们本国的萨克森级和英国英弗来息白级装甲舰的设计特点,为大明设计建造了定远级装甲舰。

原本按照光兴皇帝本人的意思,应该直接订购四艘,然而大明户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内阁把订单砍成两艘。

这就是“定远”、“镇远”号。

这级装甲舰赶在战争开启前回国服役,这个时候,两舰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款堪称精锐的超级战舰,甲申战争中更是成为大明的海上中流砥柱。

……

济远级巡洋舰:“济远”、“沧远”

排水量2300吨,航速15节,210mm炮2门,150mm炮1门

与定远级同时在德国订购,原本应该是两艘装甲舰,但因经费不足缩水成巡洋舰,而且原本应该只造济远一艘,不过光兴皇帝发了脾气,从内府中调拨一部分款项,又拿出出售蚊子船的钱,硬是凑够沧远的经费。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还是英明的,毕竟在战争中,多一艘新锐巡洋舰,对大明来说就等于多了一个重要砝码。

两舰跟随定远级一起回国,全都参加了甲申战争。

……

福靖级巡洋舰:“福靖”、“福宁”

排水量1350吨,航速15节,150mm克虏伯炮3门、120mm克虏伯炮4门

本级舰是开济级的缩小版,在南洋帮助船政水师协饷后,终于有了空余资金补充新舰了。

只是钱还是不够多,因此只能建造两艘小型巡洋舰。

本级舰尚未建成,甲申战争就爆发了,好在法国人因为在马江遭受重大损失,因而并未攻击船厂,让这两艘船保存下来,最终得以完工。

……

以上就是甲申战争前和战争期间,大明通过建造、购买所拥有的全部先进战舰。

这些船都有历史原型,只不过按照作者的设定,船型比较少,一些历史上建造的小型、杂型蒸汽舰船都没有出现,而且建造时间普遍比历史上提前1、2年。

万年明——历史上的万年清

艺新级——历史上的操江

湄云级——历史上的湄云

海安级——历史上的驭远

扬武号——历史上的扬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