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蜀道雄关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约15公里处,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由于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

古代曾有「北有山海关,南有剑门关」的说法,如果刘禅没有穿越而来,历史上诸葛亮六次北伐和姜维的11次北伐都由此地经过。

剑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共发生过上百次战争,它从来未被正面攻破过!

包括三国时的钟会,后周王景,北宋王全斌,都曾与蜀中部队对峙于剑门,都没能正面突破剑门关。

眼前正是雄伟险峻的剑阁古道,刘闪想起自己知道的历史: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国分三路伐蜀。蜀汉接连失去汉中、阳平关、乐城、汉城等城池后,刘禅听信黄晧的谗言仍不肯发兵!

姜维以微弱的兵力退守剑门关,与魏将钟会对峙于剑阁,10万魏军终不能越。

刘闪暗自叹息着,灭亡蜀汉的并不是邓艾、钟会,也不魏国,而是无能的刘禅!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孙韶做梦也没想到,本来是自己和张承夹击廖化张嶷,怎么会反被对方夹击?

自己打的本是一场必胜的围歼战,怎么稀里糊涂地变成了蜀兵对吴兵的单方面屠杀。

孙韶的3万大军被困在狭长的夷水南岸,左边是湍急的夷水,右边是陡峭的山崖,前有廖化、张嶷等四将以大树和巨石阻住去路,后有傅佥点燃枯枝和干草引起的熊熊大火。

箭雨和落石仍未停止,吴兵已经伤亡过半,孙韵令士兵冲击多次,仍未能突破前方四将的阻截。孙韶咬咬牙,一头扎入汹涌的夷水之中消失不见。

吴国士卒多习水性,眼见主将已经跳水而逃,其他兵卒也不犹豫,纷纷跳入水中顺流而下,蜀兵则迅速打扫战场,然后回到恩施城中。

此战刚开始时,姜维确实中了陆逊的诡计,好在他及时发现并加以补救,这才没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于廖化、张嶷、邓芝和高翔四将果断撤退,他们带出的1.2万士卒并未受损;

姜维昨日攻打恩施时损兵3000,收编城中降卒2000,折算下来就损了一千余人。

吴军就没这么幸运了,张承的5000士卒或死或降,没有一个能返回信陵。

孙韶的3万人马被伏击,至少伤亡1.5万,估计能平安逃回去的只有万余人。

姜维放走了吴将张承。这并非姜维不噬杀,而是姜维觉得,吴国有全琮、朱然、张承这种「无能」的统兵之将对自己更加有利,越多越好!

考虑到秭归危急,姜维不敢久留。现在这恩施城对姜维又没了价值,于是令梁虔引1000兵马将受伤的士卒送回永安,自己和几位将领带着3.3万蜀兵直奔巴东城,到达时已是第二日凌晨。

永安太守巩志得知秭归危急,又暂时没有大将军的消息,他与吴懿商议后,吴懿已经领着2万兵卒进驻巴东以做应援。

远道而来的吴懿老将军和2万援兵让姜维欣喜万分,最让姜维感慨的是刘闪的那道圣旨。

如今蜀汉两面受敌,圣上御驾亲征,临行前仍不忘送来援兵和粮草,这是何等的信任?

姜维知道,自己手上的7万蜀兵跟吴国比起来不值一提,但这是蜀国能调动的所有兵马!

圣上交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吴国战事的最高指挥权,而是整个蜀汉的未来!

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姜维明白,自己就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不能报答圣恩。

唯有效法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自己的毕生所学,**尽敌寇,扫除四方奸佞,复我汉室天下。

蜀中山势险峻,景色宜人,刘闪气喘吁吁却不觉得累。已经过了阳平关很久,刘闪仍被其恢宏的气势所震憾。

这里已是勉县地界,刘闪和姜维被蒋舒率领的1万士卒保护在中间,本来在缓缓行进的大军忽然停了下来,所有的将士皆面色凝重地仰望着南方的一个山头,然后不约而同地跪地三拜,不少将士已经泣不成声。

刘闪问过向宠之后得知,那个陡峭的山头正是定军山,所有的蜀汉将士都知道,那里长眠着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蜀中将士每次经过这里,都会遥遥地跪拜致哀。

此情此景,就算从未见过诸葛亮的刘闪又湿了眼睛,郑重地跪地叩拜。

虽然自己是君,他是臣,但他是自己的相父,子跪父,天经地义。

大军继续起行,刘闪注意到许多百姓提着祭品往定军山方向走去,绝不像是祭奠自己的亲人。

刘闪心头暗想,难道孙玄没有按照自己交待的方式将棺木下葬?若是如此,自己岂不违背了诸葛亮的临终嘱托?

前方不远就是汉中城,蒋舒率大军继续开进,刘闪想查清事情的起因,便和向宠远远地跟在那些百姓身后。

此时刘闪穿的肯定不是皇袍,而是普通将军的盔甲,自然不用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定军山脚下,待到近前时,刘闪发现自己确实没有猜错,前方正是诸葛亮的墓冢。

数十百姓正在有条不紊地兴建土木,一座大殿已经基本成形。

百姓们见有兵将前来,先是一愣,然后全都大义凛然地跪地请愿:孙玄将军依照圣上和诸葛丞相的遗愿简单下葬,这是蜀汉朝庭的官方行为,老百姓自发为诸葛亮修建墓冢,希望不要被阻拦。

这毕竟是民间对蜀汉功臣的纪念方式,刘闪想到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冢在1700多年后都未遭破坏,于是示意大家继续努力,并保证官兵不会前来阻拦,百姓们闻言自然十分感激。

已经基本建成的大殿正中有一个神台,其上端坐着诸葛亮的雕像,羽扇纶巾,表情庄严,栩栩如生;

雕像左右,印、剑二童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凯甲护侍左右,他们手握令剑、神鞭,威武雄猛,令人肃然起敬。

大殿后方,左右皆有工匠在雕刻石碑,百姓们要将诸葛亮一生的功迹和壮举篆刻于碑上,永传后世。

大殿后方的中间位置就是坟冢。孙玄确实是按照刘闪的要求将棺木下葬的,可能是他将棺木下葬之后,老百姓及时发现了埋棺的准确地点。

现在的坟冢已被垒起六米多高的新土,坟的四周堆砌着整齐的青石护栏,总周长至少有60多米;

在这个巨大墓冢的四周,老百姓们自发种满了苍劲的翠柏和花草。

刘闪不想打扰那些百姓,简单地看了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

山下,一名在小道边卖树苗的女子引起了刘闪的注意。此女大约十五六岁年纪,长得亭亭玉立,身上的粗布汉服掩饰不住特有的仙灵之气。秋日的骄阳不算狠毒,她白晰的脸上却已大汗淋漓。

这里又不是大城,恐怕在汉中城里也不会有人买她的树苗,在这人烟稀少的小道上,她如何能卖得出去?

或许是穿越而来的刘闪泛起了怜悯之心,不想让她在烈日下遭罪,于是上前问道:“小姑娘,这树苗怎么卖?”

“15铢,一棵!”少女的声音极小,她悄悄地抬头看了看刘闪,然后赶紧低下头。

15铢,刚好是一斛米的价格!这树苗应该遍地都有,怎么也不值15铢吧,恐怕2棵卖1铢也没人肯买。

刘闪感觉有些可笑,怀疑她在漫天要价,但看她的神情又不像,似有难言之隐,似乎她也不情愿在这里高价卖树苗,也没指望能卖出去。

“29铢,卖我两棵行不行?”刘闪试着讲讲价,看看她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不行!”少女脸上浮现着惊恐之色,赶紧拒绝。

刘闪越发好奇,可惜自己身上并未带钱,于是找向宠和几名宿卫军借了30枚铢钱:“好吧,我买了!”

少女按过铢钱,仔细地数了数量之后,欣喜地往不远处茅屋跑去,欣喜地喊道:“爷爷!爷爷!诸葛军师真没说错!我真的卖出去了!爷爷!真的是30铢!”

“诸葛军师?”

刘闪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好奇地往茅屋走去。

一名白发老头已经走出茅屋,不可置信地盯着少女问道:“小仪,你真的卖出去了?诸葛军师真乃神人也!”

“老丈,你口中的「诸葛军师」,可是诸葛亮?”

“这位将军,你说的不错,正是诸葛亮军师!”老头眉飞色舞地说道:“去年诸葛军师路过汉中,偶然见到我孙女,他说我孙女有富贵之相,可惜只能活到45岁……”

“诸葛军师真这么说?”刘闪更加好奇了。

“将军,诸葛军师的话我怎敢欺瞒?”老者将手中的铢钱退还给刘闪后说道:“军师说过,如果小仪能把两棵普通树苗卖到30铢钱,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长命百岁!对了,诸葛军师还专门给小仪改过名字呢!”

“诸葛军师给她改过名字?改的什么名字?”

“是啊,将军!”老者欣喜地说道:“我孙女本名叫李湘仪,诸葛军师给改成了「李昭仪」。”

听了老者的话,刘闪更觉得不可思议:若不是诸葛亮帮其改名,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谁敢叫这个名字?

从西汉元帝时起,「昭仪」是帝王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嫔妃封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