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谋求出身

“那还好,只是可怜那些流民了,逃了病灾,也丢了田地,若是找回自家田地还好,可我听说那些弃田怕也要被当地富户强取豪夺了。”

韩通判也是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世道,又能如何呢;对了贤侄,我这儿有个出身,你有无想法接下担子?若是如此也能活些百姓!”

“哦?伯父说来听听。”文宇听了一愣,出身那就是官方身份咯?或者说是当官,哪怕是个九品小官,也算是个出身的。

”前些日子平度被叛兵围困,即墨县去了三个千户所,其中那浮山备御千户所的千户不幸身亡,本来这个空缺是被那鳌山卫指挥使吃到嘴里,可被山东巡抚余大成给否了;

若是贤侄有想法,那浮山前所虽是个从五品的正千户武官,但也算个出身,也方便贤侄开办工坊和生意往来。“

原来是个正千户武官职,别看虽然是从五品,好似比正七品的县令还要高,看就算见了下等县的从七品县令,也得跪地拜见,明中后期武官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伯父,这个正千户之职,可真能谋来?毕竟是千户所正职,能管一千二百卫所兵和卫城大几千百姓。“就算武官不值钱,文宇也有些怀疑那么容易就能搞到手?

”哈哈,贤侄从海外归国,还不太清楚这弯弯绕绕,虽说那正千户正常情况很难任命,但此时不是平常,余大成做不了多久巡抚了,此时怕也是急着捞钱跑路了;

况且,伯父我任州衙通判之职,本就有举荐治地用武之人的职责,再加上贤侄乃文公之后,出身名门,只要运作一番,小小正千户之职,不值一提。“

文宇给韩通判添上热茶,思索一番,想着如果能拿到一处沿海的千户所,不说那大几千的百姓,还有一千余的兵丁,更还有一座小城池,对自己来说绝对有益无害;

虽说不如胶州城繁华,但自由度更高,甚至还能掌握一定的兵权,一千多士兵,训练武装起来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就像韩通判讲的,以后不管是开办工坊,还是做海贸生意,都极为方便了;这不仅是利大于弊,而是百利无一害了,既如此,那就拿下;

”伯父,这个出身,我想要,不知如何运作?需要多少银两?”这也算是另类的买官了,当然需要银钱,而且恐怕不少;

“贤侄不用担心,不用现银,三两件宝物即可,这比引人注目银两方便得多;如那琉璃镜,两块就好,贤侄可还做的出来?“

文宇听了算是松口气,现银虽然好搞,但也得需要时间变现,就怕时间不够啊,那现任山东巡抚余大成还不知道啥时候就被换掉呢;

”伯父,这八卦怀表可能够?“文宇说这伸手到怀中,其实是从储存室中取出之前留下的唯二的那块八卦怀表,这在这个世界可能真的是唯二了;

”足够!“韩通判见文宇拿出怀表,也是颇为惊讶,没想到这贤侄如此舍得,当然他不知道文宇完全不在意这玩意儿了;

”那就拜托伯父了,以后名扬开办工坊,必给伯父留上一股!“文宇的意思就是说多谢提携,以后等我发达了带你一起发财;

韩通判也没留下吃晚饭,说事情紧急,要快些派人去济南,就带着文宇交给他的怀表离开了文府,不过也定下过几日任命文书下来后,再来尝尝那麻辣火锅;

送走了韩通判,文宇回到正房也没去西耳房教习小丫头了,先是交代了小丫鬟几句,晚饭不要打搅自己,就关好东耳房的屋门,回到空间中;

传送坐标定到国内租房卧室中,文宇来到空间中的休息室,取出笔记本上网查询起来,那浮山前所他也只是看到过,但详细情况,还是不甚清楚;

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是即墨县境内鳌山卫下属的一个千户所,当然只是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但地位相互还是独立的;

而且那浮山所正千户并不是浮山所真正的第一人,事实上的第一人是正五品的掌印千户,这个韩通判倒是没讲,只得后面再询问了;

而且根据网上的资料,浮山所从洪武二十一年设立以来,隶属于千户所得卫所兵分为三种分别是京操军,守城军和屯田军,满员足有两千多!

土地记载是有870余顷,也就是八万七千余亩地,按照大约五亩旱地养活一人来说,足以一万七千余人了!

而且文宇本来以为的小小卫所城,可实际上,浮山所从1388年开始筑城,历时14年,建成的浮山所城南北长422米,东西宽403米,周长约1500米,占地就有18公顷,城墙更是有八米高,顶宽五米!

小小的浮山千户所,竟有如此城池,若真要与一个县令相比,那基本世袭的千户才是土皇帝啊!确实是个好出身!

了解一番,文宇也就回了现代世界,没有去珀斯的公寓,而是在海岸农场这边住下,本来今天是要找个咨询服务公司看看如何发展农场的,可也只能明天再去了;

简单从网上了解了一番关于澳洲这边农牧场的开发与盈利方式,文宇也基本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农场了,可不管购买牧草种子还是购买牛羊马都需要找咨询公司了解门路;

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这几日不是陪着小丫头就是陪着华思懿,修炼也不怎么勤奋了,最近也基本是稳定下来,修炼还是要抓起来的;

跟在珀斯公寓的华思懿打了个视频电话,聊了一会儿,那边儿要跟理惠子准备宵夜了,文宇也就挂了视频回到空间开始修炼;

一夜修炼,早起的文宇回到明末世界吃了早饭,闲着无事又去看了下院外的流民,这段时间文宇也让董大有带着流民们搭建了简易棚屋,分发了些棉被,也算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又给吃的又给棉被,这些个流民见了文宇出来,经那些见过文宇的流民提醒,一个个连忙跪拜感谢,让文宇颇为感叹,这就是农民,这个时代最最悲惨的人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