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上门提亲
“虽然本县地处偏远,却胜在地方安定治安良好。”县衙大堂之上,沈霖沈知县又一次打起了官腔,“今年整整一年都没有发生大案要案,实在是诸位勤勉用事所致。”
按照沈霖沈知县的说法,县里的治安状况这么好,就是广大衙役、公差们用心工作的必然结果。其实这只不过是个好听的说法罢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个县城太小人口太少。
这个小小的县城只有一条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主干道,包括辖下的村落也不过区区几千户,哪里会有那么多大案要案发生?
不过呢,既然知县大人这么说了,大家也就秉承着“花花轿子人抬人”的原则,顺便吹捧了几句:“本县治安状况良好,全都是县尊大人治理有方,本地百姓无不称颂……”
原本以为只要像往常一样说几句奉承话也就没事了,想不到沈知县却把话风一转说起了一件正经事:“虽说本县的治安向来不错,可朝廷的制度还是得遵守,州里和府里已经下了书文,要设一巡检官……”
所谓的巡检官差不多就相当于以前的县尉,主要负责维持治安,同时还是本地级别最高的“军事长官”——可以指挥调动县级衙门唯一的一支武装力量:五十名弓手。
自从洪武十三年取消了县尉一职之后,朝廷就设立了巡检官制度,但却迟迟没有在本地推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字:穷!
只有几千户的末等小县,根本就养不起五十个步弓手,也没有必要设置巡检官。
既然州府已经下达了官样文书,那就随便应付一下好了。
“张四哥办事干练勤勉公务,本官欲提名他为本县的首任巡检官,你们意下如何啊?”
知县大人提名,谁会傻乎乎的去反对?再者说了,张四哥在衙门里的人缘向来就很好,那就让他去做吧。
听到这个任命,张四哥已经激动的浑身发抖了:“多谢县尊大人提拔。”
巡检官并不是常设的官职,也没有固定的品阶,一般都是在八品或者九品之间。因为本县只是个末等小县,这个巡检官的职位最多也就是个正九品而已。
虽然官职低的已经不能再低了,但却意义重大:别看县衙里有一大堆衙役、公差,其实全都是“临时工”,随时随地都有可以丢了饭碗回家抱孩子去。真正有编制的仅有知县、县丞和典史三个人而已。
虽说巡检官只是个九品的芝麻官,却需要经过吏部甄选、签批任命,这就意味着有了正式的编制,成了堂堂的朝廷命官。
按照正常的流程,张四哥这个巡检官还需要层层审批,不过通常情况下,只有提名上去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好了,时辰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结束了今天的“例行工作会议”之后,沈霖沈大人又专门补充了一句:“张巡检你留一下,本官还有事交代。”
原以为沈知县要给自己一些“工作指导”,想不到的是,沈知县却说起了一件私事:
“张巡检啊,上次你举荐了吴子山吴郎中,救得小女性命,还没有谢过你呢……”
“那是闰小姐命不该绝,小人可不敢居功。”
“我听说那吴子山吴郎中就住你家隔壁,且与你私交甚厚?”
“是,子山大兄弟和我颇有些交情。”
“既如此,本县想拜托你一件小事。”
“县尊大人尽管吩咐,赴汤蹈火……”
“也不用你赴汤蹈火,”沈霖沈知县笑眯眯的说道,“闰儿已到了婚配的年纪,我看那吴子山吴郎中性情稳重,又对闰儿有救命之恩,若是匹配为夫妻不失为一桩美满姻缘,只是还缺个牵线搭桥的媒聘之人……”
啥?
知县大人想把闰小姐嫁给吴子山?
怪不得县尊大人要提拔自己做巡检官呢,原来是有这么个事情。
这是天大的好事哦。
闰小姐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虽然她的年纪确实……大了点,可她是县尊大人的千金哦。
只要吴子山娶了闰小姐,以后自己在衙门里也就算是“有人”了,说不准还能升个一级半级别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桩美事。
张四哥把胸脯子拍的山响,大包大揽信誓旦旦的保证着:“县尊大人尽管放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
从衙门里出来之后,张四哥连家都顾不得回,就径直来找吴子山。
张四哥为人爽利,最是心直口快,有什么事从来都不藏着掖着,索性就直接开门见山了:“子山兄弟,先给你道喜了。”
道喜?
道什么喜?
“你的终身大事啊。”
“四哥的道喜未免太早了些,我今天根本就没去相亲。”
四嫂子保媒,给吴子山介绍了一门亲事,奈何那女孩只有十四岁,根本就没去相亲,吴子山还以为他说的是这个事情呢。
“没去正好,哥哥我又帮你物色了一门亲事。”
“不会又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吧?”
“绝对不是,我所说的女子与子山兄弟年龄相仿,而且家世不错。”
张四哥两口子接连保媒,让吴子山颇为感动:“四哥四嫂还惦记着我的终身大事,不论成与不成都要说一声谢谢,只是不知四哥帮我物色的是哪家女子?”
“说起来你也认识。”张四哥正要说出闰小姐的名字,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天空猛然一亮,紧接着就看到了一团红艳艳的火光。
张四哥的脸色顿时一僵,下意识的站起身来,呆呆的看着北边的那片火光。
那是口子上的烽火!
小城西北不远处就是长城隘口,隘口上的烽火台已经点燃,仿佛接力一般渐次亮起,硬生生的映红了半边夜空。
附近的乡亲们也注意到了远处的烽火,纷纷爬上屋顶极目远眺。
与此同时,东北方向的几座烽火台也纷纷腾起了红艳艳的火光,仿佛两条蜿蜒的火龙,传递着让人心惊肉跳的讯息……
就在人们胆战心惊的议论纷纷之时,位于小城正北山脊上的最后一座烽火台燃起了大火。
如果说长城隘口的烽火仅仅只是警示,城北的烽火就是最后的证实——鞑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