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沾字战术 袁军入套

此时太史慈三人带军北上,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不吃不喝到淮水边的淮安县。

下一步就是如何渡河北上。

大军在淮水边扎营。

太史慈、徐盛、陆绩一商议,如果寻找渡船过河显然不实际,这样要耽误很多时间,而且能不能找到这么多船还是未知数。

于是三人决定沿河南下,去淮安县的永水镇,那里有桥可以过军。

虽然这样多走很多路,但可靠很多。

说走就走,大军只休息半天,就开始再次上路。

三人到现在也没明白林川此举的意图,这点人马长途远征,去拿合肥,怎么想都不实际。

正行军间,林川派来的哨骑追了上来。

将林川的亲笔信递给太史慈。

太史慈一看,立即心明眼亮,立即下令全军就地扎营。

“将军,出什么事了?”

徐盛一听说大军扎营,急从前军赶来。

太史慈道:“打合肥是大人的幌子,大人命我们就在永水镇周围消灭张勋。”

“不错!”陆绩道:“大人信中说得明白,袁术知道我们去合肥,已命张勋率军两万前来堵截。”

“我们算下时间,张勋也应该赶到了。”

徐盛道:“既然如此,那如何让张勋知道我们的位置,这样才好决战啊。”

太史慈道:“这周围三百里,只有永水镇有桥可以过军,张勋自然也会知道。”

就是说,张勋也会赶往永水镇。

现在大军离永水镇不过五十里,张勋只要到了永水镇,自然会知道自己在哪里。

“将军!我们下一步如何应对,就在这里摆开阵势,等他们上门?”

陆绩道:“当然不行,我们六千人马,张勋军有两万人!”

“这一仗怎么打,大人在信中也说得明白,各位不要忧虑,我们就在此等候即可。”

“只经张勋敢来,这次定叫他们再吃一次大人的妙计。”

“诺!”

徐盛立即赶往前军,下令全军扎营,一切就等张勋上门。

这里四周一片草地,远处也能看到坡地,北边就是淮水。

此时天开始得阴沉。

渐渐有细雨落下。

时值四月,正是江南梅雨季节。

这种雨有时一下就是数天不见太阳。

以至于道路泥泞,极不利于行军。

果然没过多久,张勋率两万袁军,果然进据永水。

他猜得没错,太史慈如果要去合肥,以太史慈的行军路线,多半会走永水。

张勋受袁术严令,一定要拦截住太史慈。

一到永水,天也下起了雨,派出哨骑打探,果然在离永水五十里处发现一支数千人军队。

张勋得报,心中大喜,立即率军朝太史慈等人逼近。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袁术大军已灭。

从寿春带来的五万人马,就剩下自己这两万人。

由于林川一直都很缺战马,太史慈这六千人,绝大多数是步兵。

在机动能力上,不及张勋。

一得知张勋逼近,太史慈即下令全军拨营起寨,往二十里外的角形山撤退。

太史慈一直在琢磨林川安排他的战法,现在也稍有心得。

总体思想就是三个字:“拖着打”

不和张勋全面接触,毕竟张勋两万人,自己六千人。

拖着打,林川又着重讲了如何利用地形,寻找机会分割敌人,再消灭其中一部。

就是一次只打他小部分,一口一口慢慢吃掉。

这种战法太史慈从来没听说过,兵书上也没读到过。

但细细想来,确实是绝妙的办法。

如此就很讲究将军的指挥能力,及灵活度。

还有重要的就是士兵的忍受程度。

这个太史慈并不担心,这支军队是特别训练出来的,绝对能胜任。

他思考再三,决定把战场定在牛角山。

牛角山并不险峻,山也不高,多丘陵沟壑,更有纵深之地。

本来进入山地之后,火攻最佳,但天公不作美,而且这次行军,除了武器,根本没带火油。

“大人早给我们定下了作战方法,就看我们执行能力。”

太史慈开始布置。

“徐盛,你领所部在牛角山脚展开,如果张勋不来,就打他前部,如果张勋追击,就退入牛角山。”

“遵令!”

太史慈和陆绩自带兵四千人,开始进入牛角山。

张勋带兵发现太史慈后,就加快速度追了过来,要和太史慈决战。

一直追到牛角山,见徐盛在山脚摆开阵势,做决战的样子,心中疑惑。

他身边一校尉道:“将军!太史慈怕是万万没想到将军如此之快,怕是吓得躲进山里。”

“将军给我五千人,我定将太史慈斩于马下。”

张勋摇摇头,道:“素闻林川诡术,他的这些手下怕也学了不少,不可大意。”

“此山纵横交错,大军入内容易迷失方向,如果太史慈在其中设伏,更是防不胜防。”

“那将军意下如何?”

张勋道:“不可进山,先拿下徐盛再说。”

“诺!”

那校尉得令,率军两千人列阵,手持长矛一指徐盛,大喝道:“对面是何人,今我大将军领军到此,还不快快下马受缚。”

徐盛大笑道:“哪来的山野村夫,不识你徐大将军!”

徐盛说完跃马持抢冲了过去。

那校尉持矛迎上,只三回合,徐盛一抢挑飞他长矛,再一枪猛刺了过去。

人在马上并不容易闪躲,校尉吓得急从马背滚落,躲过一枪。

一落地,接连滚了三丈远,他是害怕徐盛追杀。

徐盛哈哈大笑,并不追击。

校尉一脸窘迫,赶紧回到自己军中。

想起刚才受的辱,大喝道:“敌军人少,众军听令,给杀过去。”

他领军在前,张勋在后,见他领军冲杀,张勋站在高处,想看看太史慈到底有没有什么伏兵。

校尉率军冲杀,徐盛率军回击。

两军就在山脚展开混战。

袁军校尉有两千人,多过一倍,但徐盛军个个都是苦练出身,一个能抵两个,两军混战,徐盛丝毫不落下风。

张勋在高处见徐盛奋战不退,心中反而大喜。

“太史慈也不过如此,比起他主公可差得远了。”

当即下令自己剩下的万余人分为左右,从徐盛两则进攻。

意思明显,要将徐盛围在中间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