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禁地,一把尖刀

张骞通西域后,鸦片就传入了国内。国人用它来治病,许多医书里都记载了鸦片诸多神奇的效用,但历代医者也都指出鸦片性猛,入药时有着严格的限定。

加上鸦片价格昂贵,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故而从西汉到大明朝,并未见到国人吸食鸦片并成瘾的记载。

烟草则不同,是在明朝时期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国内的,所以称为“吕宋烟”。

很长一段时间内,烟草在南方种植,可南方的士大夫们不喜欢吸烟,而且崇祯也曾下过禁烟令,国内吸烟的人并不普遍。

反倒是关外的建奴,兴许因为气候寒冷的缘故,又兴许是苦寒边塞娱乐活动实在匮乏,吸食烟草的风气十分兴盛,尤其在贵族中风靡一时。

一些比较严谨的影视剧里,经常有建奴贵族抽烟的场景,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孝庄就喜欢吸食水烟,而多尔衮行军打仗,腰里还要别着一杆烟锅。

满清入主中原后,因为达官贵人们普遍吸烟,从而影响到了普通百姓,吸烟的习性从上而下传遍全国。

李存明百分之百可以确定,那两块鸦片膏必然会落到建奴高层人物的手里,而且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由建奴喜欢吸烟的习性而注定了的。

还有一个人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副使陈洪范。历史上的陈洪范人称“活秦桧”,早已投降了满清,充当满清在江南的间谍和说客。

李存明在书房里单独召见闫尔梅,给闫尔梅详细讲了吸食鸦片带来的种种后果,道:“军师,朕想种植罂粟熬制鸦片,通过特殊的渠道输送给建奴高层人物享用,摧毁他们的身体和意志。但朕又担心此种风气流传开来,流毒无穷,你说该怎么做?”

闫尔梅来来回回踱步,紧蹙着眉头一言不发,显然也觉得此事非同寻常,正在做着剧烈的思想斗争。

沉吟良久,闫尔梅终于开口道:“听了陛下的讲述,臣觉得胆战心惊不寒而栗,老祖宗们说是药三分毒,此言不虚哪!倘若国人沾染了吸食鸦片的习性,久而久之,国将不国!”

“既然军师如此说,朕也就打消这个念头吧。”

“不!”闫尔梅却摇头摆手,态度坚定,“战争从来是残酷的,对敌人的残忍,就是对我军将士的仁慈。用鸦片来瓦解建奴的战斗力和意志力,深得孙子兵法的精髓。此计可行,但必须慎之又慎!”

“朕听军师话中之意,似乎已经有了对策。那就这样吧,朕将此事全权交给军师去做。”

闫尔梅领旨离去,走到门口,却被李存明叫住了。

李存明走到闫尔梅身前,拉着他的手臂,万分严肃道:“军师,此事一定要做得慎重严密,否则你我君臣二人将成为民族罪人哪!”

闫尔梅看向李存明的眼睛,重重点头道:“臣明白,臣天不怕地不怕,却怕背负上祸国殃民的罪名!皇上既能金刚怒目,又能菩萨低眉,真乃一代圣主也!”

闫尔梅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经过几天的考虑和规划,先命人将府衙后花园东墙推倒,往外扩建了一倍有余,重新垒砌高墙,圈出一块禁地。

这一块禁地有十亩左右,四周修建了高大结实的墙壁,仅留有一道狭窄的小门与府衙后花园相通,派一百个个锦衣卫严密把守,下令但凡外人接近此地三丈之内,警示之后不知退却者格杀勿论。

如今府衙乃是皇上的行宫,本就守卫森严。在行宫里圈出一块禁地来,更是锁上加锁,外人不得入,飞鸟不得进。

有资格进入禁地的人,不管是官员还是工匠,必须搜身,连头发都要被摸个遍。

闫尔梅又亲自去查看府衙档案,从里面精挑细选出二十个犯了诛灭九族大罪的犯人,集中起来训话。

“尔等都是十恶不赦之人,秋后开刀问斩不在话下。不仅如此,你们还拖累了亲族家人,有的牵扯连累到了上百人,老的老小的小,都要因为你们的罪孽而无故遭殃。”

“想一想吧,家中可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可有满头白发的父母,可有情深义重的亲朋好友,他们就要因你而死,心里过意得去吗?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相见呢?”

一席话,说得这些犯人们声泪俱下,哭了起来。

“我这里有个法子,既可让尔等免于刀斧加身,又能释放了你们的亲人,不知你们可否愿意?”

犯人们急忙道:“如果能让亲人免掉牢狱之灾,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很简单,到府衙里充当杂役,每个月还有三两银子的工钱。不过本官需要你们身上一样东西……”

“什么?”

“舌头,本官必须割掉你们的舌头!”

闫尔梅确实狠辣阴毒,他挑选出的这些犯人都目不识丁,割掉舌头成为哑巴之后,加上严密监管,就不怕他们泄密了。

种植罂粟熬制鸦片,必须当作头等机密之事来做,并对鸦片的流传严防死守。

烟草就不必如此费心了,一来是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后,全球吸烟的趋势不可逆转成为滚滚潮流,二来是烟草危害性小得多,就算到了现代文明社会,不也还有许多烟民吗?

只是现如今欠缺粮食,人们吃饱肚子还是大问题,而且烟草这种作物,对耕地的损害非常大,又需要精耕细作,现目前不具备大面积种植的条件。

李存明派人在东门外黄河边开垦出几亩地来,种了些烟草,也不费心去打理,任它们自生自灭。

……

这一天下午,李存明在视察徐州城城墙。

城墙是砖包土结构,城墙内外两面用大青砖与糯米汁拌石灰修筑包裹,中间用土与碎砖掺杂夯实,这样的城墙非常牢固。

城墙上御敌设施齐全完备,有高于城墙一米多的雉堞,也叫垛口,是防御工事。在反击敌人来犯时,用来瞭望或射箭,也可以掩护守城士兵。

还有特殊的马面建筑,也是一种防御工事,俗称墩台,主要用于加强城门两侧的防御,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处。马面向外突出并且高于城墙主体墙面,遭遇攻城时,与主城墙相互辅助,形成交叉火力从侧翼用弓箭击杀攻城的敌人,消除城墙下的防御死角。

另有瓮城,也是宁陵县城所不具备的。

四座城门也修得异常高大宽阔,当地人有一首童谣来形容城门的高大:“城门城门有多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大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李存明心潮澎湃,暗想:“好啊,在宁陵县城时总觉得憋屈,到了徐州才算吐出一口闷气。”

突然巩永固来报,说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来了。

喜得李存明欢呼一声,一点也不顾及君王的风范,急匆匆跑下城墙,去见三位先生。

“朕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三位贤士盼来了!”刚一见面,李存明朗声大笑。

笑过之后,郑重鞠了一躬道:“得见三位贤士,朕深感欣慰,请受朕一拜!”

冯厚敦是从七品训导,阎应元和陈明遇都是不入流的典史,哪能接受皇帝的鞠躬?

三人唬得汗流浃背,跪下去口称“万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李存明亲自一个一个将他们搀扶起来,笑道:“三位贤士无需惊慌讶异,朕对你们仰慕已久了!”

这一句话发自肺腑,并非李存明惺惺作态。

清军南下后,颁布剃发令,引起了江阴人民的激烈抵制。清军愤怒之下围了城,可小小一座江阴县城,面对着二十多万清军,在阎应元三人的领导下,竟足足坚守了八十余日!

城破之后,阎应元三人杀身成仁,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清英雄史诗!

阎应元感动道:“臣三人只是微末小吏,竟得圣上青眼有加,不胜惶恐,唯有结草衔环报答陛下圣恩!”

李存明笑道:“卿等不必妄自菲薄,朕有火眼金睛,看得出你们很有能耐,是一时豪杰!朕这几日盼着你们来,是有一桩大任务要交给你们去做。”

“皇上请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李存明道:“如今李自成逃往西安,满清来不及南下,山东、河南两地的乡绅们纷纷起来推翻伪顺派遣的地方官员,许多地方处于无政府无组织状态。”

“朕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要完全收复山东、河南两地不现实,朕手里的兵力还不够强大。但朕不想白白错失良机,想派你三人去聊城,替朕守住聊城,就像朕手里的一把突出去的尖刀,深**入到中原腹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