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刘虞的脑残粉
有办法保证幽州无忧!
刘平一听这话,来了精神,对刘平来说,幽州就是他的根本,只要这个根本安全,任何事都可以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子泰请讲。”
“主公可以命人在入京上表的时候,向朝廷请一道旨意,命幽州牧所属,讨伐异族!”
高见!刘平都想对田畴伸出大拇指了。
“如此一来,进军漠北就变得出师有名!”
“其二,有了这道圣旨,公孙瓒和袁绍便没有了进攻我幽州的理由,再加上两人本就激战正酣,应该不会再主动进攻幽州,倘若二人真的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幽州,我军紧守城池短时间也安然无恙。”
“第三,主公可能并不了解,朝廷其实早就失去了对并州北部的控制,熹平六年(177年)鲜卑正处于顶峰,汉军三路出塞均战败,随后,朔方、五原、云中、上郡以及一部分西河已不在汉国控制范围。
“子泰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趁机收复并州失地?”
刘平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可是……”
“主公可是担心鲜卑势大?”
“主公,自檀石槐死后西部鲜卑分裂,漠南自云中以东一分为三,步度根拥众数万占据云中、雁门一带,科比能部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其余小股势力不值一提。”
“只要我们能够顺利整合军力,以两万精骑,任何一部都不畏惧。”
“此外,一旦战事开启,阎校尉还可以征调乌桓骑兵助阵,匈奴人有有可能成为助力!”
刘平表示自己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再让他们几个说下去自己就成傻子了,今天先开到这样,整顿以内政,整编兵马都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以后慢慢再了解。
“好,就依子泰之计。”
说完,又想起一个问题,谁能去长安上表?
如果只是上表,随便谁都行,但是如果带着任务,恐怕就需要能力了。
“你们知道我还不太熟悉幽州牧下属的文武,有谁能胜任此次长安之行?”这个刘平是真的不知道,手下人都没认全呢。
“主公,此次责任重大,恐怕只有田畴去才能达成主公的意思。”
“那就拜托子泰了!”
可是子泰如果去了长安,幽州繁杂的事务谁来主持?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呢?刘平又陷入了烦恼。
自己手下缺人啊。
军事上还好,赵云可以独挡一面,阎柔根据赵云的描述也是统兵的帅才。
但是内政就太麻烦了,刘虞本身是长于内政的,手下的文臣只是作为辅佐,但是自己就白搭了怎么办?
先不管这些了,先把手下的人认全了!
于是,在定下首先对漠北动手的方略后,刘平在一天的时间里,在程绪的陪同下召见自己属下的所有重要官员和武将。
包括别驾赵该、从事齐周、东曹掾魏攸、骑都尉鲜于银、从事鲜于辅等重要的官员。
其他人还好,当召见从事公孙纪的时候,意外出现了,这货的信息跟别人不一样。
“公孙纪,幽州从事。”
根据刘平近来的观察,只要现在是自己下属的官员,都应该带着属于汉室的标签,而他没有!再联想这家伙的姓氏。
“程先生,公孙从事是公孙瓒的亲族么?”等公孙纪走后,刘平悄悄的问程绪。
“虽然同姓,但确实不是公孙瓒的亲族,不过他和公孙瓒的关系好像不错!”
这货肯定是个二五仔!
当时刘平的脑子就开始发热,真想把这家伙拖出去砍了,可是至少明面上,公孙纪没有犯错,不能随便杀人,这怎么办?
“程先生,我觉得这人不可靠!可是又担心杀之不详,程先生有什么建议么?”
对于程绪来说,刘平想干什么是他的事,主要刘平不直接杀了公孙纪,怎么都无所谓。
作为主君,不喜欢一个臣子并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这公孙纪也不是什么不可缺少的人物。
“倘若使君不喜欢公孙纪,直接把他派到其他地方就是。”
程绪能说出这个话其实并不意外,他就不是一个以智谋著称的人,那么,问谁呢,田畴!
现在肯定不行,等明天给他送行的时候!
然而,就在刘平治下所有官员都已经召见完毕后,有侍卫通报,还有人在请求拜见。
这还能是谁,刘平疑惑的看向程绪,程绪也是一脸茫然。
他询问侍卫,“来人叫什么名字?”
“共有三人,为首的叫孙瑾。”
程绪听到这个名字,脸上露出了很古怪的表情。
“使君,这孙瑾是常山相。”
“常山相,他跑到这来干嘛,这是幽州啊!”
幽州牧召集下属,你常山相跑来干嘛,你不怕袁绍知道后直接咔嚓了你么?刘平一头雾水。
程绪看出了刘平的疑问。
“使君,在常山寻找子龙的时候,你没有好奇过,常山国的官员为什么听到使君的名号时,还非常支持么?”
说实话,刘平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听程绪一说,马上发现了问题。
“幽州和冀州当时名义上是对立的啊,我要什么他们竟然就给什么,还派人带路!这确实不大正常。”
“因为这常山相孙瑾,据说非常仰慕刘虞大人!”
“孙瑾曾经给州牧来信,希望自辞去常山相,然后到幽州牧麾下为小吏,为州牧鞍前马后。”
“刘史君调查过后,认为常山在他的治下,民生颇为安定,是个有能且能抚民的官员,如果他辞去常山相,常山百姓可能因此受苦,就阻止了他,而且去信让他好好治理常山国,孙瑾从之。”
刘平又被震惊了一下,这是老爹的脑残粉啊,两千石的大员啊,说辞官就要辞官!亲爹这声誉到底有多盛?
就见见吧,总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在常山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恐怕根本找不到赵云啊,面子还是要给的。
刘平不知道的是,在没有刘平的历史上,关于门口三个准备拜访的人,记载是这样的。
*孙瑾,常山相。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张逸张瓒等自杀。
*张逸,常山掾。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孙瑾张瓒等自杀。
*张瓒,常山掾。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与孙瑾张逸等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