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唐第一杠精

阿史那一离开,朝堂之上立马激烈了起来。

老臣萧瑀,大唐第一杠精,也是大唐最小心眼的大臣率先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长乐公主可嫁,其一稳住突厥各部之心,为我大唐争取一年甚至数年时间。”

“其二如果我大唐对突厥战事不顺,也可以此为由进行谈判!”

李世民是真被这老家伙气到了,为了争取点时间就要让朕牺牲最喜爱的女儿?

还不等李世民说话,大部分文官都纷纷附和。

当然也有个别文臣不屑与这些人为伍,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

而其他文臣则开始引经据典。

“萧老大人说的有理,古今多少帝王为天下大业选择和亲!”

“请陛下三思,古有昭君出塞,今陛下一代明君,为大业嫁长公主比诸多前朝帝王更是有气度!”

李世民心里气的要死,这帮文臣整天之乎者也的酸腐气息,一点该有的魄力都没有。

这时候忍了半天的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尉迟敬德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尉迟敬德是唐初武力值最高的武将,这李唐江山的第一武将。

功高一世,但一直被士族门阀排挤。

其原因之一是尉迟敬德耿直,看不惯别人的错,总爱揭发别人。

二是文化不高,说出的话略显土气,与程咬金的处境差不多。

三是面黑如炭,长相较为丑陋,却可以深扎庙堂,自然被许多人诟病。

这种人也可立于朝堂之上?

久而久之尉迟敬德就成为了所有文官最为讨厌的几个武将之一。

所以他平时也不屑于与这些酸腐文人争辩。

可是今天,他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这些懦夫,狗屁东西,明明是怕战事,却在这装什么清高,呸!一群什么玩意?”

这一瞬间就引发了群臣不满。

“尉迟恭,你一介武夫懂什么?在陛下面前竟然口出秽语,我看你就是蔑视皇权,陛下,臣请陛下治这尉迟恭的罪!”

“臣附议,这尉迟恭仗着自己早年功劳不将陛下与天下百姓性命放在眼里。”

尉迟恭气的黑脸都变红脸了。

“你们这帮子狗东西,有战事之时见不到你们,没战事之时一个个的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在我面前装什么圣人,信不信老夫砍了你?”

“你……粗鄙!”

朝堂之上的武将也纷纷站在了尉迟恭这边,毕竟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不过像秦琼,柴绍等人都是据理力争,并没有出口成脏。

此时程咬金不在,不然就能与尉迟恭合力骂人了。

尉迟恭不管那些,就是一口一个狗东西,给他逼急眼了真有可能打人。

有的文臣也忍不住了,终于也开始骂了起来。

“尉迟恭,你个匹夫,狂徒……”

尉迟恭反倒呵呵一笑。

“对嘛!想骂就骂嘛!别忍着,什么之乎者也,我看你们就是读书读傻了,一群傻子,我呸!”

就在众人骂战正酣之时,一声大喝。

“都住嘴,这是朝堂,不是菜市场,要吵出去吵,谁再污言秽语,就削其食邑!”

李世民头疼的很,这帮子大臣还越吵越偏。

本来是商议和亲之事,可是居然变成了骂战。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立马回过神来,一个个惊慌失措,噤若寒蝉。

不过眼睛都在恨恨的瞪着尉迟恭,都怪这个匹夫,好好的朝堂成了骂战。

“退朝吧!”

小太监立马会意。

“退朝!”

退朝之后,李世民留下几名在京近臣进入承庆殿(李世民私人办公室)议事。

“你们说说,长乐一事该如何处理?”

大唐第一杠精萧瑀第一个发言。

“陛下,老臣以为,和亲之事可行,原因老臣已经在太极殿讲过了!”

其他官员又连忙响应,这萧瑀基本就是士族的一棵大树。

杜如晦连忙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如果和亲相当于大唐向突厥低头了,我大唐风骨何在?我大唐百姓听说了何想?我大唐将士知道了何怒?”

房玄龄一听杜如晦如此态度马上跟上,他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但脑子里的想法却极其多,纠结一生。

简单来说就是个矛盾体,还处处小心翼翼,所以形成了房谋杜断。

此时萧瑀急了,论争辩他怎么可能输?

“陛下,房大人杜大人所言实乃误国,如果突厥就此为由发兵入关,试问我大唐现在的兵力可挡?”

李世民听几个人争论了一番,把目光放到了自己一直未发一言的姐夫,柴绍大将军的身上。

“柴将军认为如何啊?”

柴绍叹了口气。

“回陛下,长乐是我的侄女,是长孙大人的准儿媳,也是陛下的女儿,更是我大唐长公主,于情于理不应和亲。”

“但是当下乃非常时期,和亲确实益大于弊,就是可怜了长乐那孩子!”

李世民深呼一口气。

自己的姐夫多年前就跟着自己打天下,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文武双全,看事全面。

既有武将的血性,又有学究的底蕴,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所以李世民对于柴绍的建议一般都会慎重考虑。

而且李世民已经决定好,将长乐许配给阿史那,纵然千般不舍,但为了北伐也要忍辱负重。

希望长乐能理解他父皇的难处。

为了这个天下,只能忍痛割爱。

“传旨,赐阿史那欲谷设为大唐长驸马,赐长乐宝马千匹,金花千朵,美酒千坛,珍宝千件,绸缎千匹……”

“另命钦天监与鸿胪寺官员选取人员,五日之后一起送公主出嫁!”

李世民忍痛下了这一道让他内心滴血的旨意。

这陪嫁属实有点高,创造了唐朝历史上最高的陪嫁记录。

李世民下旨远嫁长乐,心中愧疚不已,只能在另一方面以弥补女儿,也是弥补自己。

其他大臣并没有说什么,陪嫁高点一可以让突厥更加安心,二也是陛下心里能痛快些。

李世民心里很沉,没敢跟长孙无忧商量,因为长孙无忧一定不同意,只能先斩后奏。

此时李世民又在庆幸,幸亏魏徵出去赈灾了,不然此时非指着他的鼻子开骂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