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历史奇怪的走向(一)
史书的编纂,一般都是由下一朝代记录上一朝代的历史,这样才比较客观,没有什么美化修饰。
然而,如今的这个郑朝,已经延续了八百年之久。
按照这本书上所说,商汤代夏,武王伐纣,之后春秋战国,秦扫六合。
刘邦建立汉朝,此后又是王莽篡汉,再接着就是刘玄的玄汉,刘秀的东汉,东汉末年的三国混战——直到这里,都没出什么问题。
唐重虽然不知道什么玄汉,有关王莽篡汉的记忆也是寥寥无几,但是三国这个时期,唐重还是知道的。
而怪就怪在这儿了。
自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后,这西北一地不知道又冒出了一伙什么势力。
原本的西北割据势力,就是韩遂、马腾以及一群胡人羌人组建起来的没什么本事的联军。
而自从公元211年曹操追死韩遂,杀马腾全家,重开河西走廊后,西北一地就再也没有什么割据势力了。
可到了公元221年,也就是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的第一年,西地区的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人势力组成联军,在河西又掀起大规模叛乱。
这便是此次新冒出来的势力。
对付这些胡人势力,曹丕自然是手到擒来。
可在这其中,还有一伙人在浑水摸鱼。
他们趁着曹丕大军攻打胡人军队之时,竟从羌人的势力范围内绕到凉州腹地,偷袭了凉州背后的武都、天水、安定三城。
当时凉州的军队大部分都被曹真带走去跟胡人作战了,剩下的好不容易集结了一部分准备过去收拾这伙人,没想到他们竟顺着黄河从金城转往武威,最后又一举将凉州的咽喉要道张掖占为己有。
之后曹真在与胡人的战斗中大获全胜,斩首数万,获牲十万余。听说张掖被占据,曹真大怒,马不停蹄又率军赶往张掖。
可半路上军队被伏兵击溃,而这伏兵还是从军队中段发起的攻击。
这就导致曹真以及一部分兵力全都落入了对方的包围圈,而仗着地理优势,被隔离在包围圈外的魏军又帮不上什么忙。
书上记载,曹真抵抗半月之久,但最后还是架不住精疲力竭,最后被人活捉。
唐重看到这儿,已经完全想象不到后面的情况会如何发展了。
而就在这时,他看到书上出现了太祖二字。
读过《申鉴》,知晓太祖二字含义的唐重明白了,合着这伙势力,就是如今这个朝代的前身啊。
想到此,唐重不由来了兴趣,便继续看了下去。
郑太祖并未杀死曹真,而是以曹真和诸多曹魏将士为人质,要求曹丕拿凉州剩下的地来换。
说句老实话,用人换地,曹丕心里是一百万个不情愿。
且不说这地有多金贵,光是凉州那极其关键的地理位置,曹丕也不想失去。
可曹真是自己亲爹的养子,算是自己的手足兄弟。跟随父亲这么多年也是屡立战功,在军中,在自己的整个集团里也是很有威望的一份子。
如今自己刚刚篡汉自立,要是失去了人心,岂不是乱了大局?
一般这个时候,是个明白人都该捏着鼻子认了,人回来还有希望,那地再派兵攻打就是了。
然而曹丕是何许人也?能逼着自己的亲弟弟说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主,能心慈手软到哪儿去?
于是曹丕的选择,竟是派人暗杀掉被俘的曹真,然后将此事嫁祸给郑太祖,好激起群奋,方便他出兵讨伐。
可这郑太祖就好像十分了解曹丕的一样,他料到曹丕定会这么做,对曹真不仅仅是好吃好喝招待着,还明确的告知他曹丕一定会派人来杀他。
曹真不置可否,因为无论如何,他都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条。
被救回去,就曹丕那个小心眼,他能放过自己?
没被救回去,那曹丕也多半会派人杀了自己。
不过曹真还是抱有一丝期待的,他想着自己这么多年,四处征战,为曹魏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曹丕应该不会干出这么让人心寒的事情吧。
可当刺客找到他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是有多么的天真。
刺客的行动自然是失败了,郑太祖早有预料,也自然早有防备。
审讯过后得知是曹丕派来的,曹真这下是彻底的心如死灰。
郑太祖趁机劝降,但曹真为了自己仍在洛阳的家眷,最后还是一死了之。
虽然经过有些曲折,但最后曹丕还是如愿以偿的发兵攻打了凉州。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和孙权俩人又趁机攻打曹丕。
曹丕只得收回兵力,全心全意的对付这两个大麻烦。
而郑太祖也得到了喘息之机。
要说郑太祖的家底,其实也有些复杂。
他所带来的班底,都是从西域长史府里出来的。
本身也没多少人,更是缺粮少食。能占据张掖这个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对他来说是非常紧要的。
在张掖,他可以补齐自己所需的任何资源,除了人之外。
而如何招募士兵,也成了郑太祖的头等问题。
胡人、羌人自不必说,这两个族类根本就不讲信誉,临阵倒戈那是常事,郑太祖又不像马超跟他们沾亲带故,利用他们属于是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郑太祖只好在西域诸国招兵买马。
经过两年的蛰伏,因刘备的病故,导致郑太祖与刘备的联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窗期。
曹丕本想借此机会除掉这个让自己头疼许久的眼中钉,但没想到对方的行动更加迅速。
几乎是在曹丕刚刚得知刘备已死的消息后,郑太祖就已经出兵天水,并且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包围天水城,把武都、金城等等其他地区派来的援兵全都打了落花流水。
等曹丕派出的军队赶到的时候,郑太祖已经是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整个凉州。
打这开始,郑太祖便再没了什么大动作,彻底的蛰伏了起来,任凭魏蜀吴三国打的头破血流,他也按兵不动,只是在暗中积蓄力量。
六年后,曹丕死了。十一年后,诸葛亮也死了。
后三国时期,人才逐渐凋零,这就到了郑太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他也没闲着,他就好像有收集癖似的,后三国时期的许多名将,有一大半都被他收入麾下。
譬如正史上威名赫赫的邓艾,莫名其妙到了他手底下当上了大将军。
还有像平民出身的徐质啊,世家出身的王濬啊等等,但凡是能排得上名号的,好些个都不知道被他用什么手段哄骗过来,在他手底下做事了。
总而言之,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力量,在诸葛亮死后是完全的爆发了出来。
他联合蜀汉,花了三年的时间,将曹魏大半的土地都收入囊中。后来邓艾又设计阵斩司马懿,曹魏是彻底的元气大伤。
三年之后又三年,六年的时间,郑太祖跟蜀汉瓜分了整个曹魏,而接下来就该到对付东吴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来东吴一直在看戏,同时也在积蓄力量。
一时间自然是难以攻打。
但郑太祖貌似对孙权特别了解,他利用孙权好猜忌又自大狂妄的性格,屡次三番派人在东吴的群臣当中施展离间计。
搞得孙权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直到找了个由头砍了好几个,心头这才好受一些。
他好受了,被砍的人,家属可就不好受了。这帮人看着孙权是恨得牙根都痒痒,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敢怒不敢言。
孙权这个人对帝王之术很有造诣,平衡之道被他玩的炉火纯青,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大臣能忍着这么个家伙直到他死的原因。
不过,再会玩弄权术,也挡不住一个了解你的人想要弄死你的意图。
郑太祖五年的功夫啥也没干,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派兵跟东吴小打小闹一番,一边持续不断的派人在东吴造谣。
这东吴群臣明知是有人在惹是生非,孙权也明知如此,但孙权是什么人呐?
那可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主。
步骘、吕岱等东吴老臣都让孙权弄死了。凌统的儿子凌烈、凌封,那是凌统死后孙权亲自接到宫里当儿子养的。
结果凌烈出事,孙权还是给这俩孩子一起弄死了。
陆逊入宫进谏,结果作为所有谣言中最严重的一位,他受到的猜忌是最多的。
第一次入宫,孙权把他喝走了。
第二次入宫,孙权留他在宫里,背地里竟派人去他家里搜集罪证,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找到,但这一次却彻底得罪了陆逊。
至于第三次入宫,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场鸿门宴了。
陆逊是绞尽脑汁,费尽心神,才从孙权手里保住一条小命。
第二天晚上他就带着全家从东吴出逃,半路被孙权派人拦截,家将杀出一条血路才护送他逃到城外。
而郑太祖早早就派人在此等候多时了。
结果本想投汉的陆逊无奈之下还是带着全家投了郑,谁叫人家救了自己一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