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水力纺纱厂
从工作组的驻地走出来,赵志伟就见到一座水塔,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水力纺纱厂历经紧张建设,终于如期的竣工了。
走在这硬化的街道上,看着两侧用白石灰划分的地块,在赵志伟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建筑物。
未来的卫河湾堡,将会成为赵氏名下的轻纺织产业区,这里将会聚集万余众工人及家眷生活。
利用百锭纺纱车生产纱锭,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想要让利益最大化,那还是要量产棉布。
走到这水力纺纱厂大门处,就见到一队新军将士,把守在厂区周围,在卫河湾堡的四座堡门,还没有落成前,让新军把守戒严,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
本在厂区门口,指挥人手挂设牌匾的赵志章,当见到自家大哥过来了,当即就笑着走上前道:“大哥,你过来了。
现在水力纺纱厂的调试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绝对不会耽误,明日的试投产进度的。”
赵志伟点头道:“那就行,四叔派人运过来的棉花,是否都已经入库?明日的试投产很重要,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岔子。”
自先前跟毕自严他们,在前千户所闹出冲突后,不仅赵志伟在忙着赈灾之事,赵兴武、赵兴斌他们,也在积极地筹谋部署。
赵志章笑着说道:“正要向大哥汇报此事,那一万担棉花都已入库,还好在此之前,大哥就挑选好了水力纺纱厂的各级管事。
若是没有大哥的前期准备,真让我兼管这水力纺纱厂,那必然会生出各种乱子,现在水力纺纱厂上下,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各项工作。”
兴建水力纺纱厂,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它运转起来,实现纱锭的量产,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确保这一点,赵志伟在水力纺纱厂快要竣工之际,就从工作组抽调了一批吏员,还有先前调来的学徒,以此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班子。
“走,我们进去看看。”
赵志伟缓步朝着厂区走去,看着整洁的四周,道:“厂区的安全意识,一定要宣传落实到位。
在生产区域、仓储区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明火。
这厂区内的八条生产线,共计两百台百锭纺纱车,是我们赵氏拿出所有能流动的银子,才筹建起来的,所以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赵志章点头道:“现在这一块由厂保卫科负责,他们对厂区工人,都进行了集中的教育宣传。
另外厂保卫科有轮班保卫,十二时辰不间断巡视厂区,以此确保厂区内外,绝对不会发生火灾。”
随着水力纺纱厂的竣工,赵志伟也将这一情况,详细告诉给了老三赵志超,老四赵志章,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个地方,对赵氏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哗啦啦……”
走近这生产区域,赵志伟就听到了源源不断的水流声,这些是确保水力纺纱厂,运转的关键所在。
“老四啊,先前因为时间的缘故,在我卫河湾堡上游,没有修建拦水堤坝。”走进生产车间后,赵志伟神情严肃的说道。
“虽说这卫河在此之前,没有出现过枯水期。
但是为了防范于未然,你到时跟老三所领的匠户营,商讨一下修筑拦水堤坝,还有扩宽蓄水库的事情。
这样哪怕是卫河真的出现枯水期,依靠着蓄水库的储量,也可以保障我卫河湾堡,日后所需的用水量。”
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谁都不能确保天津一带,不会出现旱灾,真要是等问题出现了,才想着去如何解决,那根本就于事无补。
赵志章点头道:“好,这件事情我记住了,等明日的试投产顺利完成后,我就会去找三哥商讨此事。”
作为卫河湾堡的代理百户,赵志章必须要确保各种隐患,都被及时的排查出来。
毕竟日后的卫河湾堡,还要建造很多与水力紧密联系的有关产业。
百锭纺纱车的操作原理,与多锭纺纱车的操作原理基本一致,不过只是多加了一个水力传动,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所以调集过来的纺纱工,正在熟悉各自的工作岗位,以确保在日后的生产中,能以最快速度上手。
“大哥,还是你所写的操作手册好啊。”
走在这生产线附近,赵志章面露微笑的说道:“若是没有这操作手册,想要让这些调来的纺织工,这么快的知道操作流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赵志伟轻呼道:“主要是我现在的精力,都被牵制在赈灾一事上,不然我会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
好在四叔调来的纺织工,都是有经验的老手,这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不过在日后的生产中,你们水力纺纱厂上下,必须做好培养新纺织工的各项工作。
似卫河湾堡的轻纺织产业区,以后还会在我天津三卫,治下的其他地方筹建,所以人手必须要充沛。”
赵志章点头道:“大哥放心,现在我们就在筛选,那些在以劳赈灾中,表现优良的流民,且工分达到规定的,会被挑选进水力纺纱厂。
到时等生产稳定后,就会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对这些纺纱工进行培训。”
轻工业体系的发展,一旦被释放出来后,那必然会快速的进行扩张,这也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处在这种激**的局势下,赵志伟可没打算小打小闹,他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壮大赵氏,继而打断任何伸过来的手!
东林党与阉党间的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他们赵氏已然被卷入其中了。
在这个吃人的时代下,党争这只是表象,真正要人命的,还是那帮闷声发大财的勋贵势力。
世袭天津左卫指挥使,这就是赵氏的原罪,为了确保赵氏无恙,确保自己能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赵志伟只能迎头奋上!
让赵志伟浑浑噩噩的在明末度过余生,最后卑躬屈膝的活在建奴的阴影下,这是赵志伟所绝对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