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这策略,朕不会采纳
一顿讲解过后,李尘终于说完了整个计划。
许是如芸按摩的手法太过舒适,李尘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
半晌过后。
厅内一直都没人再说话。
李尘有些受不了这安静的氛围,睁开眼睛疑惑道:“本宫的建议说完了,二位,你们也可以各抒己见啊。”
结果,房杜二人的目光,就好像彻底呆滞了一般。
李尘等了许久,也没人说话。
无奈之下,他只能道:“二位国公,莫非,你们是认为本宫的计策,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不不不!”房玄龄回过神来,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殿下,这些计划,都是您想的么......”
“不然呢?”李尘笑眯眯盯着他。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
直到现在,他们才深刻意识到。
面前这位少年太子,简直已经不能用人来形容!
仅仅是在东宫这么一坐。
单凭一张嘴,便能够左右千里之外草原上的局势。
这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份才华,比三国时期的卧龙先生如何?
这一刻,房杜二人,眼中都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老了,真的是老了啊!
年轻人才思敏捷,他们终究是比不上了。
杜如晦叹道:“殿下......”
“您今日所言,令我二人大开眼界,我们还需要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再将您的计划原原本本地承报给陛下......”
“只是,臣有一事不明,殿下何不亲自将这些说于陛下?”
“若陛下知道,殿下有如此神策,心情定然好转,到时不光殿下的危机可以解除,甚至还能重获陛下信任......”
“殿下,如今形势,若您不主动,恐怕就要被其他皇子抢了先机啊......”
杜如晦这些话,便完全是为李尘着想了。
他实在不想看到,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太子就这样被废掉。
面对杜如晦的提醒。
李尘却只是微微一笑:“危机?老杜你认为,本宫有什么危机?”
“在本宫来看,向来就没有危机一说。”
“本宫心中所想,乃是我大唐子民,研究各种粮食种植之法,以及为你们出谋划策,这都是为了能够让我大唐的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
“至于什么皇子之间的争权夺势,本宫早已厌倦了......”
言罢,李尘一挥袖子。
微笑迈步进入里间,拿起毛笔,练字去了。
杜如晦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房玄龄一把拉住。
房玄龄摆手道:“罢了,克明,你还没看出来么,殿下的境界,早已经超脱了我等想象,我们也不必继续叨扰了。”
“还是快些回去,将殿下的策论整理出来,呈报给陛下才是。”
“切莫浪费了殿下的良苦用心。”
二人迈步走出东宫之后。
房玄龄长出了口气,道:“想我为官数十年,即便是面对陛下,都没有如此心惊肉跳的感觉。”
“如今的殿下,真是让人无法捉摸......”
“以殿下的智谋,你认为,倘若殿下想要争权夺势,其他的皇子可是对手?”
杜如晦这才后知后觉,一拍大腿道:
“看来,是我老杜多事了。”
“若不是今日,殿下对我二人高谈阔论,又有谁能想到。”
“他们外界口中的废物太子,竟有如此惊世之才?”
......
当晚,太极宫。
房杜二人,将李尘的策略,一条不落的复述给李世民。
虽然李尘并未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名字。
但,房杜二人的品行,相当高洁。
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二人也不屑于做哪些鸡鸣狗盗之事。
当听到那关于东 突厥的“精神控制”策略时,李世民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这是那小混蛋出的点子?”李世民不敢置信地问道。
“不错。”房玄龄一脸的认真道:“殿下惊世之才,实属当世罕见。”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那你二人认为,这计策,有几分可行?”
杜如晦接过话茬道:“昨日回去之后,臣与玄龄便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我大唐和东 突厥如今的经济发展程度。”
“太子殿下所言,只需要半年,便全部能够实现!”
闻言,李世民顿时大喜过望。
“好,好,好!”李世民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他现在的心情,已经不能用兴奋来形容。
如此狠辣的计策,除了蚕食东 突厥之外,是否也可以用在其他的草原部族身上?
李世民仿佛已经看到,整个北方草原部族,对他俯首称臣的场景......
同时,对于李承乾。
李世民的心中,又一次生出了些许愧疚。
“如此说来,是朕错怪了这小混蛋?”李世民暗自道:“罢了,待到东 突厥一事解决,朕便将他的太子选妃大会一事提到议程上来,这也算是给他的一些补偿吧。”
......
翌日清晨。
太极殿。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一扫之前的疲态。
众臣都明显感觉到,今日的李世民,似乎跟以往不太一样了。
大家纷纷猜测。
莫非......陛下这是有什么喜事不成?
李世民微笑道:“众位,日前,东 突厥已经对我大唐俯首称臣。”
“颉利之死,消息也已经被封锁,暂时不会传到东 突厥那边去。”
“现在,对于如何处置东 突厥降众,朕想要采纳一下你们的意见。”
此话一出。
下面的朝臣,并未立刻发表言论。
而是纷纷看向了站在最前方的一道身影。
魏王李泰!
李泰平日,一直在府中闭门修习学业,从未来参与过早朝。
结果这次,随着太子的风评不断降低。
再加上李泰出现在朝堂。
朝臣们都从中,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李泰面上,闪烁着浓浓的自信。
在来上朝之前,他已经和众幕僚仔细研究过。
最终,得出了一套非常可行的方案。
那便是之前曾经被众臣通过的和亲政策。
李泰朗声道:“父皇,儿臣有个提议。”
“如今,我大唐大败东 突厥,已是声名远播。”
“依儿臣看,对待东 突厥降众,我们应当采取怀柔政策。”
“不仅不能对他们进行残暴的武力征服,甚至还要帮助他们进行重建。”
“在送钱送粮的基础上,帮东 突厥人挺过雪灾带来的危难,可以让草原部族看到我大唐国君的仁慈。”
“并且,父皇应当尽快挑选一位公主,嫁到东 突厥目前最有权势的人,表示大唐和东 突厥交好。”
“这样,我大唐的北方,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李泰一番话,瞬间便引起了一众朝臣的支持。
“附议!”
“臣附议!”
“魏王所言有理!”
“......”
魏征第一个投了赞成票。
长孙无忌,柴绍等紧随其后。
眼看着一众朝臣纷纷同意。
李世民却沉默着,没有发声。
就他本人而言,他并不愿意这样做。
身为九五之尊,李世民自然是高傲的。
像他这样野心勃勃的君王,怎么会甘愿主动去对一个战败国示好?
但在历史上,大唐最终的确是这样做的。
这便是李世民身不由己之处。
在没有更好办法的前提下,即便他个人再怎么高傲,再怎么瞧不起北方蛮夷。
朝臣们的压力,也足以让他妥协。
若不如此,便会落下不为百姓考虑的骂名。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
有了李尘的完美策论在手。
李世民可谓是底气十足。
经过一番沉吟。
李世民轻抚胡须,道:“青雀你考虑的倒是很详尽,只是,这策略,朕不会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