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围城打援,生擒张必先

朱元璋在登上吴王位后的第一天,就连发了五大政令。

但是,细究起来,这五大政令,只有第一条改组中书省以及第三条全部公文加标点,算是比较大的动作。建不建应天学府,对朝政有什么挂碍?发不发勋章,朝廷官员的权责有什么变化?朱标做吴王世子,更是理所应当。

事实上,即便在接下来的一个整月里,朱元璋的改革政令也仅仅下发了一道而已——减收官店钱。

所谓官店钱,就是商税。

原来,吴国境内大宗货物批发,都要在官店内进行,朝廷十取其一。吴国正式开国,朱元璋觉得这商税收的太高了,改为百取其五。应天城内的物价应声下降,百姓们也算沾染了些吴王登位的好处。

朱元璋进行的改革如此之少,当然是因为陈汉残部了。

朝廷三十万大军围攻武昌,万事稳定为先。换言之,吴国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彻底灭掉陈汉再说。

这一日,白虎殿。

朱元璋道:“标儿,你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跟咱去一趟武昌,把陈汉灭了。”

朱标微微一愣,道:“儿子不用在应天监国?”

“你在军中,照样能替咱处理政务。更关键的是……”

顿了顿,朱元璋意味深长地道:“亲眼目睹一国之灭亡,这种事情可不多见,标儿你不可错过啊!”

陈理今年十岁,仅仅比朱标大一岁而已。

如果朱元璋富贵之后,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恐怕,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的就是朱元璋。今日面对国破家亡的,就不是和朱标年纪相仿的陈理,而是朱标本人了!

如果朱标登基为帝后,沉溺于享乐之中,不理政事,也未必不会丢了君王之位,身死国灭!

很显然,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难得的,对朱标的教育的机会。

书本上的知识算什么?

每日奏章上书写的政务,又算什么?

这种亲眼目睹的历练,才是最为震撼人心,最为能难得的。

朱标点头道:“明白!儿子定以陈氏之亡为戒,好好守住咱们朱家的江山。呃……父亲大人上次攻打武昌不大顺利。这次再战武昌,有把握吗?”

“标儿放心。”

朱元璋当然明白朱标是什么意思。这是吴国立国后的第一战,如果打得不够漂亮,自己的面上可就不大好看了。

他仔细计算道:“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倾国而来,几乎掏空了陈汉的国库。后来,陈友谅被困鄱阳湖,粮草不济,又命人从武昌运出了五百艘船的粮食。结果,被你那堂兄朱文正得了消息,一把火烧了他五百艘粮船。所以啊,武昌城内的粮食,本来就剩的不多。后来,又被咱们的大军围了将近四个月……恐怕现在,武昌的粮库里都能跑耗子了。”

朱标心中一动,道:“所以,张必先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咱们轻松破了武昌,要么就在短时间内回援?”

能不能攻破武昌,陈汉丞相张必先一直是个关键。

他一直率三万军在外引而不发,让吴国的三十万大军不得不随时保持戒备,无法全力攻城。

但是,随着武昌城内粮食将尽,张必先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换言之,决战的时刻,到了!

“不错,正是如此!”朱元璋阴阴地一笑,道:“陈汉丞相张必先,也算有些能耐,知道自己在外面比在武昌城内更能发挥作用。但到了现在么……已经由不得他了!”

……

……

三日后,吴王朱元璋率世子朱标,以及邵荣、徐达、廖永忠、俞通海等主要大将,在三千名军士的保护下,再次出征武昌。

如朱元璋父子所料,就在他们刚到吴军大营不久,营外的洪山上,已经出现了张必先的旗帜。

与此同时,洪山上还升起了三道狼烟!

“三千人?很好!”

朱元璋眼见这三道浓烟,简直大喜过望。

很简单的道理,他既然早就打定了围点打援的主意,自然在四面八方安排了足够的斥候。

洪山上的斥候,如此不顾危险,点燃了三道狼烟。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就是:张定边的前锋部队,只有三千人。而且,张必先本人,就在这三千人里面!

“诸位兄弟!”

朱元璋缓缓向身后的吴国诸将看来,道:“张必先是什么人,大家都听说过吧?当初,陈友谅和张定边、张必先三人结义打天下。张定边有五缕长髯,自比关羽关云长。张必先鲁莽暴躁,绰号“泼张”,自比那张飞张翼德。陈友谅,自然是自比刘备了。现在,那所谓的‘刘备’已经被咱们在鄱阳湖取了性命。所谓的‘关羽’,也被标儿射瞎了一只眼。现在,就剩下这‘泼张’猛张飞了!兄弟们,你们里面,有没有人,敢率五千精兵,迎战三千精兵的张必先?”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

众武将纷纷请战。

没办法,朱元璋的话实在太气人了。手下五千精兵,都不敢打三千精兵的张必先,那大家还做什么吴国大将啊?回去带孩子吧!

不过,话说回来,当朱元璋的目光,投到谁的头上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瞳孔不由得一缩。

张必先!

毕竟是张必先啊!

武力不在于张定边之下的存在!

张定边什么能耐?在吴国战舰上,杀得吴国最精锐的八枝壮士胆寒!要不是世子朱标出手,朱元璋恐怕都有性命之忧!

再说直白一点。张必先要是不足够厉害,他那三万军真能牵制吴国三十万大军?

就是陈汉的武昌守军,能在形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坚持到现在。他们最大的精神倚仗,也是城外的“泼张”张必先!

事实上,朱元璋也知道张必先的厉害。他之所以只准备派五千精兵去战张必先,实在是要迅速接近洪山,五千精兵就是最大的数目了。人数再多,行动迟缓,张必先跑了怎么办?

“很好!诸位兄弟真是忠心可嘉!那么,常遇春!”

“末将在!”

“你率五千精兵,给咱攻下洪山,取了张必先的性命!”

“得令!”

轰隆隆~

五千精锐在常遇春的率领下,扬尘而去。待到洪山脚下,大家翻身下马,各执兵刃,攻向山来。

“冲啊!杀啊!杀张必先啊!”

“攻下武昌,每人分地五亩!”

“吴王在看着咱们!世子在看着咱们!”

……

“杀吴狗!救皇上!”

“斩首一级,赏银二十两!”

“泼张在此,谁敢来战?谁敢来战啊?”

……

吴军和陈汉军的喊杀之声,很快就交织在了一起。

事实上,洪山之上树林密布,郁郁葱葱。大营内的观战的朱元璋等人,是不可能看到战况的。

他们只能从双方的喊杀之声,判断交战的激烈程度。

不到一刻钟,双方的喊杀之声越来越低,而且大多数人的喊杀之声是吴军发出。很显然,是吴军占了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吴军占优势有多大的意义?最关键的是,张必先本人,这个不次于张定边的战将!

他究竟死了没有?

忽然间!

“哇呀呀~~我就是张必先!泼张张必先,谁敢杀我?谁敢杀我?”

“常遇春,受死!”

“杀杀杀!我要杀了你啊!”

……

一声声如同牛吼一般的声音,从洪山上传出,直接将全场的喊杀声压制。

这张必先,恐怕真有张飞断当阳桥的风采!

吴国很多战将听了,面色微变。

终于!

张必先的喊叫之声戛然而止,也不知是死是逃。

此人若是逃了,虽然不一定能再对吴军攻克武昌,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是,无论投了张士诚,还是蒙元,都将对吴国大大不利。

即便朱元璋,现在手心里面都微微见汗。

终于!

哗愣愣~~

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浑身浴血的常遇春,向着吴军的中军大营急速驰来。

功夫不大,已至朱元璋的面前。

“如何?”朱元璋关切地问道。

常遇春微微躬身,朗声道:“多赖上位庇佑,末将幸不辱命,生擒张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