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监国第一日,权柄的滋味
三日后,朱元璋率邵荣、徐达、常遇春、汤和、廖永忠、俞通海、胡美大将,携三十万大军,西征武昌,向陈汉残部发动总攻。
与此同时,除了吴国三十万大军的军权外,吴国一切大小事宜全部由朱标一言而决。
……
……
翌日,寅时。
此时正是一天中最为黑暗的时刻,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吴国世子府内,却灯火通明,几乎无人入眠。
“世子起来了没有?千万别误了时辰!”
“你这不是瞎操心吗?十几个丫鬟在跟前伺候着,还能误了时辰?再说了,世子上朝,参与国家大事都多半年了,哪次耽误了?”
“但是,这次不一样啊!原来万事由国公爷做主,世子只是参与而已,去晚了也没什么,现在世子却是正式监国。吴国数千里土地,过千万子民,数百件军政事务,都等着世子一言而决,耽误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你懂,别人都不清楚?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吧,绝对误不了时辰。”
“我就不信了,二哥你就真的一点都不担心?真要是那样的话,这三更半夜的,你老实睡觉去啊!”
“我……我这不是突然睡不着吗?再说了,世子虽然肯定不会误了时辰,但是,早朝上那么多军政大事,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
世子府内,一个个侍卫、丫鬟、婆子、工匠……都激动地睡不着觉,在房间内点燃了油灯,窃窃私语。
没办法,他们的兴衰荣辱,早已和朱标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宰相门前七品官。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朱标的权势越隆,他们的地位就会越高。虽然仅仅是一名下人,但是,出了世子府,谁能不高看一眼?哪怕是朝廷的中等官员,见了他们,都会客客气气的,丝毫不敢托大。哪天应了景儿,得世子青眼,就是放出去平步青云也未可知。
相反地,如果朱标从世子位上跌落下来,这些人的地位会一落千丈不说,甚至很可能倒霉吃瓜落,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今天朱标踏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执掌全国权柄,这些丫鬟仆役们,能不激动异常吗?
朱标自己,却远没这些下人们的激动。
“别慌!”
看着手忙脚乱伺候自己穿衣的四大丫鬟,朱标简直哭笑不得,道:“我平时什么时候上朝,今天也是什么时候上朝。只是今天,我要在朝堂上要办的事情,与往常不同。你们再慌,也帮不上我什么忙啊!”
“就算不能帮世子什么忙,也不能拖世子的后退吧。”如意一边给朱标穿袜子,一边道:“世子您是不知道啊,宋先生都叮嘱我们多少次了,今天一定不能误了时辰。”
“何止是宋先生啊,姚禅师也嘱咐了好几次。还有什么厨房的李大娘,管花园的孙管事……就连外面伺候的小红,都麻着胆子,对我们旁敲侧击呢。哼,她也不瞧瞧自己算什么东西,也配对我们姐妹指手画脚!”凝秀冷笑道。
“啊!”温香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道:“世子,跟您说实话吧,奴婢昨晚根本就没睡。”
暖玉道:“我也没睡!今天是世子监国的第一天,如果因为我们的缘故,出了什么岔子,别说府里的人们饶不了我们,就是我们自己,都得赶紧找地方,抹脖子上吊去。”
……
四大丫鬟叽叽喳喳,很快地伺候朱标穿戴完毕。
洗漱一番,又粗略吃了两块点心后,朱标才走出门去。
那里,姚广孝已经率领二十名侍卫等候多时了。
再往前走到二门,又有三十名侍卫等候。
等到了大门的时候,朱标身后已经跟着百名侍卫。
“微臣毛骐,参见世子!”
朱元璋的大秘书,也就是权理中书省事毛骐,没有随朱元璋西征,而是被朱元璋留下来,协助朱标监国。
他率领五百名军士,各执旗牌,高举火把,等在大门外。
最引人注目的,是停在世子府前的一副十二人抬的轿子。
这轿子虽然既没有饰以黄金珠玉,也没有刻什么龙凤花纹,但大就是好,多就是威风。这轿子长达三丈,高近两丈,需要十二名轿夫一起抬举,一看就不是人臣所能乘坐。
“这是何必?”
毛骐今天率领世子的全副仪仗前来迎接朱标上朝,朱标是知道的。监国嘛,肯定与不掌权的世子不同,要有足够的威风。但是,这个十二人抬的大轿,还真是出乎了朱标的预料之外。
他皱眉道:“往常都是骑马前往中书省,今天何必改为舆轿?”
“启禀世子……”
毛骐上前一步,低声道:“这是昨日上位临行前,特意吩咐的。其实上位也不愿意乘坐舆轿,既慢又不舒服。但是,上位哪次上朝,不是乘十六人抬的舆轿?无他,君臣之间,讲究个礼字。君王所用器物、服色,都应与臣下不同,以显君臣之分、上下之别。世子平时也就罢了,如今年幼当国,更应谨守为君之礼。”
“这样吗,也好。”
朱标微微点头,上了那十二人抬的大轿,吩咐道:“起驾!”
“起驾!”
“起驾!”
“世子起驾喽!”
……
随着声声吆喝,整副仪仗动了,浩浩****,往中书省而来。寅时三刻,已至中书省大殿外。
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
事实上,当君王就是比当臣子舒服。朱标天不亮就起床,够辛苦了吧?但他是踩着点来的。而群臣们呢?早在寅时一刻,吴国众文武大臣,就在李善长、邓愈的率领下,在中书省大殿内文东武西,相向而立了。
“世子驾到!”
“臣等参见世子!”
数百名文武大臣,尽皆大礼参拜。
哒哒哒~~
随着一阵清脆的脚步声,朱标昂首阔步,走入了殿内。正中间的座位空悬,朱标依旧坐了以前的侧坐。
似乎于以前没什么不同。
“众卿平身!”
“谢世子!”
众文武大臣起身而立,也似乎与以前没什么不同。
然而,事实上,这场朝会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因为,做最后决断之人,已经从那名由一介乞丐游僧一刀一枪拼杀到吴国公之位的人,变成了眼前这名丰神如玉纤尘不染却不到十岁的少年郎。
终于,那少年郎清朗的声音响起:“众爱卿有何本奏,速速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