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更名洪都,守将之争
郑仁杰回去之后不久,胡廷瑞就派自己的外甥康泰前来应天,商议投降的具体事宜。
三日后,朱元璋率水陆大军十万众,前往龙兴受投降。
胡廷瑞携全城文武主要官员迎接朱元璋于新城门,献上陈友谅赐予的官印以及江西行省的户籍名册。
没错,就是整个江西行省的户籍名册。
因为胡廷瑞不仅仅是龙兴的守将,而且是陈汉帝国的江西行省丞相,整个江西行省都是他的辖区。
事实上,胡廷瑞所能为朱元璋做的贡献,也并非仅仅是献一个龙兴城那么简单。陈汉帝国的江西各州府,胡廷瑞都能施加一定的影响。
当即,朱元璋温言抚慰了胡廷瑞几句,并任命胡廷瑞为吴国的江西行省丞相,允许其仍旧统帅其旧部。非但如此,朱元璋还亲自前往胡廷瑞的家中,以后生晚辈之礼,拜见胡廷瑞老母亲。
胡廷瑞感激涕零,当即表示,自己的名字犯了朱元璋的忌讳(朱元璋字国瑞),要改名为胡美。并且,自己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姿色尚可,愿意侍奉吴国公。
好么,这一下子,胡廷瑞,也就是胡美,成了朱元璋的便宜老丈人,双方成了一家人。
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胡美当天晚上,就告诉自己的便宜女婿朱元璋,虽然自己和绝大部分军士是确实想要投降的,但是自己的外甥康泰、以及大将祝宗,却不怎么愿意,对他们最好还是防备一些。
朱元璋表示这个好办。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就命令徐达率五万水军,经鄱阳湖向北,通过长江水路,西征陈友谅,康泰、祝宗率所部共一万五千人随行。
然后,朱元璋又率全城文官,祭拜了孔子庙,表明对儒学的重视。并且派遣文官,前往龙兴各地,处理冤狱,抚慰百姓。又派遣常遇春、邓愈、汤和等人,在胡美的配合下,进军江西其他州府。
不到一个月,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等州府相继落入了朱元璋之手。换言之,整个江西行省,现在都属于吴国。
徐达的进军也非常顺利,攻到了汉阳沌口,与武昌的陈友谅水军对峙。
武昌就是现在陈汉帝国的都城。
好么,原来陈汉帝国的国都是江州,被吴国占了。现在陈汉帝国的国都是武昌,又被徐达率领水军打到了家门口。
什么叫蹬鼻子上脸?吴军现在,就叫对陈友谅蹬鼻子上脸!
朱元璋这才心满意足,宣布将龙兴改名为洪都。留下邓愈以江西行省参政的名义守洪都,自己率军回转应天。
当然了,让胡廷瑞保留其部属的后遗症,还是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胡廷瑞的外甥康泰以及大将祝宗,脱离了徐达的监视,率部从武昌前线返回。乘夜利用内奸从新城门而入,攻进了洪都城。
变起仓促,邓愈不知城内哪支大军可以信任,只得率领数十骑逃出了洪都,回转应天。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拆分胡廷瑞的部属才酿成了今日之祸,所以并没有对邓愈进行任何追究,只是下令徐达尽快收复洪都。
洪都大部分守军因为土地改革之事,其实是心向吴国的。
徐达从汉阳撤军回来平叛,没费多大力气,就重新取了洪都城,将康泰、祝宗五花大绑,押赴应天。
事实上,朱元璋对这场叛乱,并没有多么生气。
毕竟,不闹上这么一场,他又如何食言,对胡美的部属进行拆分呢?不稳定因素始终是不稳定因素,迟早是要爆的,早爆总比晚爆好。
于是乎,朱元璋只是命人斩了祝宗。康泰因为是胡美的外甥得以免死。
胡美本人的官职待遇不变,只是要对他麾下的军队进行整编。
一时间皆大欢喜。
唯一的问题在于,接下来,派谁守洪都城呢?
邓愈肯定是不行的。
这厮上次只率数十骑逃出了洪都城,把大量的同僚留给了叛军。尽管事出有因,但败得也真够窝囊的。他再为洪都守将,既人心不服,朱元璋自己也有些不放心。
但话说回来,现在吴国上下所公认的,比邓愈强的大将能有几个?
好吧,只有三个。
邵荣、徐达、常遇春!
这三位到底派谁去好呢?
……
……
应天城,中书省大殿内。
朱元璋头戴着八梁冠,身穿大红窄袖圆领袍,居中而坐,不怒自威。
朱标头七梁冠,穿一身绯色窄袖圆领袍,浑身上下纤尘不染,一如既往地坐在朱元璋身旁,安静地倾听。
“微臣推荐中书省平章政事邵荣!绍平章功勋卓著,用兵如神。他来守洪都,当万无一失。”
“那怎么行?邵荣乃是我吴国中书省平章政事,百官之首,武将之尊。你要绍平章守洪都,到底是想告诉天下人我吴国无人?还是告诉天下人,绍平章无故遭贬?”
“对,不能派绍平章!微臣以为,要守洪都城,非中书右丞徐达不可!”
“拉倒吧!邵平章守洪都算贬谪,难道徐右丞守洪都,就不算贬谪了吗?依我看,常遇春将军和邓愈将军官阶相同,才是守洪都的最佳人选。”
“不可!万万不可啊!常遇春将军虽然能力和官阶,都适合守洪都。但是,莫忘了,常将军杀降的名声!洪都守军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现在,听说朝廷要派常将军守洪都,能安心吗?恐怕常将军还未上任,他们就要再叛一次啊!”
……
群臣济济一堂,为了谁去守洪都,争论不休。
很显然,洪都再重要,也没有让吴国军方一号人物邵荣,或者二号人物徐达,去做洪都守将的道理。
常遇春呢?这厮虽然能力官阶都合适,但酷爱杀降坏了名声,就更不适合做洪都那群惊弓之鸟的主将了。
除了这三位,吴国还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守洪都城呢?
其实是有的。
只是,朱元璋对是否启用这个人一直犹豫不决。
此人是否能用,不仅仅在于取决的他的能力,不仅仅在于取决的他的忠心,不仅仅取决于群臣是否认可,甚至不仅仅取决于朱元璋是否想用他。
而是取决于——
“标儿!”朱元璋终于开口。
“父亲大人。”朱标站起来,向着朱元璋微微躬身。
“你认为,除了邵荣、徐达、常遇春三位将军之外,咱们吴国还有没有良将,能守住洪都城呢?”
“守洪都城吗……有!”
“此人是谁?”
朱标顿了顿道:“儿臣以为,堂兄朱文正,可堪此重任。”
“什么?朱……朱文正将军?”
“不……不行啊!”
“不合适!着实不合适啊!”
“这……这不大妥当吧?”
……
朱标的话音刚刚落地,大殿内就响起了一片质疑声!
他们当然不是质疑朱标的权威,而是质疑朱文正这个人。要不然,也不会在纷纷质疑的同时,措辞却如此温和了。
然而,谁也没注意到,此时此刻,朱元璋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欣赏之色:很好!标儿,你很好!你不愧是咱的儿子,有眼光,更有……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