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治本之法,恐怖的朱元璋
朱标道:“其实,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治本之法,是一样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咱们要弄清楚,天下到底有多少土地。这些土地,又到底在哪些人手里。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些治标之法,都可以舍弃。”
确实如此。
归根到底,朝廷是用赋税养兵。难道卫所兵交的是粮食,普通百姓交的就不是粮食了?
历史记载中,朱元璋之所以执意用卫所养兵,无非是朝廷对卫所土地和士兵的控制,要远高于民间罢了。
朱元璋苦笑道:“弄清楚天下的土地,到底在那些人的手中?似乎,历朝历代,从没有人实现过吧。”
朱标坚定得道:“但是,儿子有办法!”
“什么办法?”
“呃……”朱标欲言又止。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标的意思。
“弄清楚天下的土地,到底在那些人的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叫什么?
屠龙技!
屠龙技中的屠龙技!
此计用出来,能让皇位更迭,社稷改姓,甚至是天地翻覆,岂能轻易示人?
不过,他向四下里看了一圈儿,还是坚定地道:“伺候的丫鬟、仆役、普通军士,都到十丈之外去。邵荣、徐达、汤和、常遇春、邓愈留下!你们都是咱的好兄弟,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听的。”
“是。”伺候的丫鬟、仆役、军士竭尽离去。
“哎……哎呦!不好!”
忽地,邵荣站了起来,捂着肚子,道:“不……不好!这肚子真给劲儿……俺得赶紧方便方便!茅房……这世子府的茅房,是在哪边啊?”
“茅房就在这里!”朱元璋一下子就把邵荣摁住了,道:“绍大哥就算真想方便,也请听标儿把话说完了再方便。你若是实在忍不住,就在这方便吧!用不着找什么茅房!”
“吴国公,你……”
朱元璋正色道:“邵大哥,不知你是怎么看咱朱重八的!但是,咱朱重八一直把你当成绝对信得过的兄弟!”
顿了顿,向朱标看来,道:“讲!一字不漏得,说给咱和邵大哥听。”
“那儿子可就说了。”朱标道:“此事实乃千古第一难事。咱们必须先确定两大前提。第一,这事儿指望文官是不可能的。能读出成就做官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家中有大量的土地。对于朝廷清查土地一事,他们肯定**奉阳违。其二,这事儿是急不来的却又后退不得的,不但要徐徐图之,而且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
然后,好吧,朱标又把朱元璋自己的法子说出来了。
他为什么总是抄袭历史记载中的朱元璋?
当然是因为朱元璋牛逼啊!
千古以来,从秦至清,朱元璋是唯一一个,真正把全国到底有多少土地搞清楚的皇帝!
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什么康熙乾隆,乃至于那个“摊丁入亩”的雍正,他们都没办法真正做到的事情,朱元璋办到了!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是培养忠于自己的技术官员。丈量土地,必须得有知识的人才能办,而文官又不可靠,于是乎朱元璋干脆自己培养。
从洪武二年起,他就开始下令治下各郡县,都建立学校,礼聘老师,培养清贫上进的子弟读书。读书优秀的学生,就会成为贡生,进国子监读书。
久而久之,朱元璋自己培养的,与那些地主豪强没什么关系的技术官员,不就有了吗?
在朱元璋那些觊觎厚望的学生们读书之际,朱元璋自己也没闲着。他开始用麾下大军的力量,清查人口——不让查土地,看看你家几口人总行吧?
他还根据清查的结果,制成了户帖。每个户贴,都要写上清查之人的名姓,终生追究。
这一步当然不算容易,朱元璋先建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再推广全国。他用了足足十年时间,才让帝国百姓们熟悉了户贴。
这时候,朱元璋自己培养的那一批技术官员,经过十年的学习,已经可用了。
于是乎,他利用这些技术官员,将每十户百姓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每十甲为一里,设置一位里长。这就是里甲制。一里为一图,建立黄册,由朝廷存档。
这一步,又是先建试点再推广全国,用了足足八年才建立了全国的“黄册”。
有完善的基层组织,有足够的技术官员,还清查了全国的户口,接下来,朱元璋就该出大招了。
查一查,这些土地,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看见没有?让国子监学生和地方“粮长”去建立鱼鳞册,完全绕开了地方官和地方豪强!
什么是大手笔?
这才是封建社会最大的手笔!
当然了,这一步就是相当于图穷匕见了,朱元璋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翼翼。
十年时间,他只在两浙直隶完全推行了鱼鳞册。然后……然后天不假年,朱元璋就去世了。
后来之君没有朱元璋的手腕和能力,虽然鱼鳞册推广全国,但已经和实际严重不符,弊端丛生……最后,如同卫所制一样完全崩坏。
但是,如果朱元璋再活一个十年呢?
或者说,继承帝位的是一个不亚于朱元璋的有为之君呢?
让朝廷完全按照田亩征税,富者多交贫者少交甚至不交,完全是可能实现的!
当然了,朱标并不打算,完全按照朱元璋的原本的道路走下去。毕竟,将百姓完全禁锢在土地上,与他大航海布武世界的计划是背道而驰的。
但话说回来,清查人口,培养士大夫之外的知识分子,也是朱标必须要做的。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将朱元璋原本要做的说出来。
换言之,他说出了,一个封建帝王所能做到的极致。
一个唯一的正确的,能够让封建帝王将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控制在手中的办法!
这是什么概念?
“这……这……这……”朱元璋听完了,当场懵逼,道:“咱一向把李善长比作咱的萧何,把刘基刘伯温比作咱的张良张子房。但是,标儿献了此策,咱都不能和谁比了。对了……”
说话间,朱元璋向着邵荣道:“邵大哥,咱们兄弟里,你学问最大。你说,标儿之才,可以比哪位古人?”
“俺也说不好可比哪位古人。但如果一定要比的话……世子可比周武王!武王伐纣,封建天下,才有大周八百年的江山!才有我华夏的源远流长!”
顿了顿,邵荣站起来,向着朱标微微躬身,道:“俺有个不情之请,请世子务必答应。”
朱标赶紧起身,道:“邵伯伯有话请讲。”
“世子也知道,俺的长子名叫邵佐,今年十七,文不成武不就,顽劣不堪。但是,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不知世子能否允准,让俺那不成器的儿子,在世子身边做个侍卫,也好有个好前途呢?世子,拜托了!”
言毕,邵荣向着朱标深深一躬!
他还保持着最后一分骄傲,让自己的儿子臣服朱标,而不是自己直接臣服朱元璋。
但是,对朱元璋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此,邵荣归心于吴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