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李元昊南部提驻军
却说德明在外巡视时,人盛传怀远镇以北温泉山中有龙现身,命巫卜之,卦象亦道需“急宜卜筑新都,以承天命”。德明亦认为灵州四居四塞,不若怀远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之险,又有灵州可做屏障,地理极便。
天象如此,德明遂命党项人在此建城,名之为兴州,建成就做新都。旧都灵州那一边,归王弟山遇惟亮治下,周边仍由他负责治理。
那头夜落隔在甘州,因为府库空虚的缘故,想钱想得疯了。俗话说穷则生变,借着甘州连通西域的地利,夜落隔加大来往客商的赋税,非但已经是雁过拔毛,有一只苍蝇飞过去,也不忘拽它一条腿下来。只半年间,过路客商的关税,凭空便就涨了三成,商贾税多,不堪压力,这钱免不了又加到百姓的头上,治下全都抱怨不绝。
处在这种状况之下,夜落隔干脆趁热打铁,索性自己又培植势力,置一专贸,夜落隔自己家的买卖,又无赋税,外人哪个比的他?不久别人都做不下去,被他一家给挤得倒了,这钱又都入了夜落隔袋里,没争竞的,那厮又开始抬价格了,远近百姓都叫苦不迭。
若说贵了货物还好,多少也能说得过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单一个贪的还能好说,挡不了下面的人见他挣钱这么容易,看的眼馋,也跟着学,一时间弄的上下皆贪。在那班人操控之下,非但是物价涨了数倍,连东西都不堪使用了,到此时非但治下各族都渐渐不满,有能耐的纷纷外逃,盗匪横行,黑市难禁,边军许多已开始反了。
这种情势愈来愈烈,非但治下不满意,连宋朝和曹贤顺那几处,因为关税这件事,亦都安排人来问了。没奈何夜落隔与甘州粟特族安姓大商贾联姻,替太子雅苏娶了安姓之女为妻,然后回头重整商事,又将关税重调回来,才慢慢的将此事压制住了。然而这么一折腾,甘州已经是伤了元气。
元昊趁着甘州这乱,又向甘州用兵几次,本以为打甘州会水到渠成,谁料每次都收效不大,元昊纳闷,于是去问野乜浪罗。野乜浪罗打探之后,遂告诉说,张陟为了保甘州,收买许多商贾做眼线。
是以每次夏军来时,甘州城中都有了准备,皆深沟高垒防备森严,夏军急切不能得手。要打甘州,必要先解决掉这些商贾。元昊知道了这个,特意命胡昊查这件事。
胡昊命心腹之人扮作商贾,深入敌后,这些日已经将事情已打探的清楚了:这些人许多都是流商,他们与甘州等处通风报信,夜落隔、潘罗支这些人,保护他们在边上安心做买卖,这倒也算是两赢的事。
这条商队建起来后,按照张陟的建议,叫夜落隔联合灵州南部的族长,从南到北,分别打通与磨云山、钱哥山、袋袋岭、罗漫山这几处人马的联系,然后与凉州潘罗支联合,共同保护这条商线,让夏军不能轻易毁损。
当初为了这事儿能成功,除了要联合潘罗支,还需要宋朝那边的配合。因此甘州派出使者,专门去说这件事。这件事情一旦做成,对宋朝来说也有好处,宰相吕夷简也就同意,答应支持这件事。
潘罗支一看宋人都准了,沿路保护这些商贾,顺便还能多一些赋税,作为回报,甘州商贾得来的消息,也能同友军们一块分享,没有什么不好的,凉州这边也随即答应。
除了宋朝、凉州两家,灵州南部的那些族长,不满元昊的人不少。这厮们名义上属于夏人,实际上也是各顾各的,自家的地盘自家做主。只要从别处有钱拿,他们自然也乐意效劳。
眼看着多家联合起来,明面上说是“保护商贾”,这些商贾经过的地界,谁不清楚?除了扶植他们的人,还能有谁?目的还不是防范夏军!
为这件事上,张元大致替元昊谋划了一下,提出了几个疑问来。第一:若是对这件事不管不顾,采取防御,那么对夏军利、弊孰大?第二:若夏军决计对此事反击,从何处反攻,才最有利。第三:若是一定要反击,如何部署才最有利。
就第一件事情上来讲,根据可靠的消息说,宋朝那边,吕夷简已经答应了说,若联军商贾被夏军逼迫的时候,紧急的关头,众人可以向怀德军求救,周边靖安寨、胜羌寨、绥宁寨等几处营寨,也可以为众人提供隐蔽。除此之外,宋军又加建了通远、天圣这两处营寨,给夏军这边增加压力。
就这第一件事来说,夏军与甘、凉两家的联军比,军力比他们强不少,再加上宋人却不同了:宋人在人数、还有军械配备上面,比夏军这边强上不少,而且不管是人马还是辎重,他们都有源源不断的接应,打持久战耗费得起。真要是硬拼,夏人未必能占到便宜。
一旦事情处置得不好,宋人断掉边上的榷场,周边诸侯也纷纷效仿,然后再掐断与夏人的市贸。到这时夏人内部求和的一派,必然会阻扰。倘若不能及时解决,天长日久,夏人必将内部分裂、萎靡贫困,军力自然也就弱了。
对于元昊来说,不管有没有宋人掺和,打下甘、凉是长久之计,这一点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有任何改变。遇到困难,必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付出再大也要坚持。两个遂转到二、三问,然后又继续商议起来。
这边张元指着地图,向元昊这厮建议说,要想击溃那一班商贾,需要从磨云山、钱哥山、袋袋岭、罗漫山以及折河这几处位置,选择进攻。磨云山距离宋军的边界太近,一旦两边摩擦起来,恐怕局势会闹大,这不是夏人所希望的,因此磨云山不予考虑。
钱哥山那边,虽然说距离宋朝已经远了,当地最大的慕恩族,如今并没有投靠过来,外面看仍旧是自立的,夏人的势力插不进去,打他就需要多费些力气,钱哥山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罗漫山那边,与凉州之间距离太近,在潘罗支的眼皮子底下,一旦被袭,救应容易,亦不太好取。所以最容易得手的,便是袋袋岭这一处,那么就从袋袋岭下手。说不得元昊安排人马,开始部署这一场战事。
袋袋岭位于折河以南,有多部羌族杂居其中。这地方先时是唐人土地,自从唐朝覆灭后,先后经历了几个大酋,袋袋岭周边的人马,一直在夏、宋之间来回游走,反复背反和投靠。
直至宋朝淳化年间,李继迁自立为夏王,依靠辽国的支持,势力日强,收复了灵州重镇之后,袋袋岭大族耀密的族长,率其所部投靠过来,袋袋岭自此才属了夏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耀密族势力日渐衰弱,周边有许多族又壮大起来,袋袋岭名义上虽然属于夏地,其实有多股势力混杂交错,所有这边的羌人,其实只听命于自家的族长,上面人发话全都是狗屁。在各部族长的心里面,都有自己的盘算,许多事根本就插不进手去。
数年之前,李德明也曾想派一支人马,彻底拿下袋袋岭,然后开始在附近驻军。怎奈这边厢地形复杂,不但有戈壁、山峦的屏障,而且还靠着折河的险阻,硬攻时未必能讨着便宜。就算是一时打下来,转运粮草也不易,这件事情也只好罢了。
如今到了这个时候,元昊这厮又跳出来,重新提驻军这回事儿。对于元昊的提议,朝堂上求和的那派人,根本他们就听不进去,立刻开始拿话儿反击。
有人在朝上反驳道:“倘若在袋袋岭附近驻军,让已经投靠过来的人,心疑难和。有他为例,怕将来阻了后来人归顺的道路。”还有人道:“袋袋岭周边地势复杂,粮草辎重转运不易,在此驻军耗费太大。更可况如今第一的要务,是夺取甘、凉,无需在此耗费人力。”
还有人知道自己没分量,说话上面难能采纳,特意将山遇惟亮搬出来,提醒便道:“袋袋岭之前曾属于宋人,后来左监军在灵州驻军,耀密族族长耀密三州仰慕监军,因此又率众投奔过来。如今突然在此驻军,岂不让左监军左右为难?”
因为这么一句话儿,让德明麾下朝臣的言论,成功被这厮转移了方向,由在不在袋袋岭周边驻军这事儿,一下子变成了元昊与惟亮之间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