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亲眼所见

那个时候,大唐早已经将各种敌对的国家,狠狠的抛在了后面。

那个时候他们只有仰望的份,根本就没有追赶的机会。

更何况。

大唐有陈宇。

陈宇的那小脑袋瓜子中,不只是有着各种农耕之术,更是有着自己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只需要从他的脑海之中挖掘到这些东西,大唐繁盛指日可待。

还有什么好怕的?

“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那些武官继续坚持。

“不必了。朕已经经过深思熟虑,各位不必再劝。”

“还有,在我大唐境内大肆推广耕牛养殖。”

“每家若是养殖耕牛超过十头,便可以宰杀一头,不算触犯我大唐法令。”

而就在这时,李世民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轰。

众人顿时懵逼了。

超过十头?

便可以宰杀一头?

而且不触犯大唐法令?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众所周知,耕牛本就是耕种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所养耕牛,可以超过十头的话,生产力简直是不可估量。

在这种情况下宰杀一头,的确不伤风雅。

可问题是。

养殖十头耕牛,这才是最为困难的。

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吧。

“陛下……这,这怕是会引起天下哗然啊。”

“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做到。”

“而且,怕是会有一些投机取巧之辈,直接便是集中村中耕牛,接着便是宰杀一只。”

“如此一来,非但无法让耕牛的数量大幅增加,反而会变得更少。”

“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这一次轮到那些文官头痛了,一个个纷纷劝说。

“朕知道你们究竟在担忧着什么。”

“不过我这里有一个饲料配方,可以推广向整个天下。”

“这配方见效很快,难得的是,所用的配料,几乎随处可见,并无太大成本。我相信,黎明百姓亲身试验之后,很快就会知道,每家饲养十头耕牛,根本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微微一笑,毫不夸张的说道。

然而听在众文官的耳中,却再次如同惊雷乍响。

他们再次懵逼了。

十头耕牛,简单?

简单个毛线啊!

要知道,大唐境内,即便是最为顶尖的村庄,也很难凑齐十头耕牛。

每一家饲养十头耕牛?

陛下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如果普通人开玩笑的话,或许只会博大家一笑。

可是陛下开玩笑,可是会引起天下大乱的。

“陛下!”

“万万不可冲动!”

“不可冲动!”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一家可以养殖超过十头耕牛的。”

“这根本就不可能。”

“我相信各位,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吧??”

“陛下,请一定要冷静!”

那些文官狠狠咬了咬牙,这一刻冒死进谏。

“我见过。不过不是每家十头耕牛。”

就在这时,程咬金大声说道。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脸上,目光之中充满了深深的惊诧。

“我所见到的可不是十头耕牛,而是几百头耕牛……等等好像是上千头了吧。”

程咬金掰着自己的手指头,仔细的计算着。

陈公子当时说什么来着?

说是八百只?

不过当时他明显谦虚了。

自己亲眼所见的,应该有超过一千只才对。

“老黑!你又胡言乱语了,是不是又喝醉了?”

房玄龄一皱眉头,首先就想到对方是在说胡话。

“他没有喝醉,他所说的的确是实情,我也亲眼所见。”

“的确有超过千头!”

就在这时,尉迟恭向前一步,言之灼灼的说道。

大殿之中,所有人顿时便是安静了。

程咬金所说的话,他们可以不相信,可以当成一句玩笑。

毕竟这老小子总是喜欢胡言乱语,当不得真。

可是尉迟恭,一向在朝堂之中不苟言笑,说一不二。

绝对不会轻易的配合程咬金说谎。

所以。

他们的确亲眼所见。

也就是说,陛下刚才所说,并非只是心血**?

原因就在于那小小的寺庙上面?

一个小小的饲料,竟然能够让这些耕牛大量的繁殖?

莫非,真的可以做到吗?

若是在以前,他们当然不会相信,即便是李世民亲口所说,他们也绝对只是微微一笑,绝不会真正地放在心中。

可是现在。

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是落在了那刀剑上面。

旋即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这的确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会是什么人?”

“一定是一个天才俊俏般的人物!”

“莫非天降大福于我大唐?”

“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到!”

“我的天哪!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每家十头耕牛的话,那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情形?”

“国富民强国富民强啊!”

这一刻。

众人心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反而是眼眸之中泛起的光点。

……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

一匹匹快马出长安。

那些被派出的信使,足足有八百多人,共同奔赴各州县。

他们手中,全部都拿着一封珍贵的秘函。

而那些密函之中,所写的正是锻造之法,以及撕掉的制作之法。

在短短几日之间,这些密函就会传送到各地方官的手中。

而他们必然会遵守李世民的命令,将这两种珍宝般的东西,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便是推广向整个大唐。

从这一刻开始。

整个大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十天之后。

杏花村。

早已经完成小麦耕种的农夫,此刻已经空闲下来。

大部分人在农闲之后,直接便是来到王大财的棋牌室。

而另有一部分人,却是聚集在村口,口口相传坊间秘闻。

“我听说,我们宁州的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学我们养耕牛了?”

“宁州很多地方?你的消息不灵通了吧?我所听到的可是,我们整个大唐都已经开始效仿,我们杏花村开始养根牛了。”

“倒也不是效仿我们杏花村吧?只是有人觉得,我们可以做到,他们也可以做到。”

“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

“对了,昨天我去了宁州城一趟,发现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铁器,和我们所使用的竟然出奇的相似。”

众人纷纷谈论着,越说越觉得奇怪。

没有人注意到。

正在树下乘凉的陈宇。

脸上露出了一抹赞许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