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王吏目推荐护卫,两家人一起回家
官府这边基本搞定了,剩下就是要想办法防患一些歹人了。
叶小丰本打算请郑永贵顺便帮忙找一下身手好的人当护卫,可一想,自己只跟他说了两个月才赚了不到两百两银子,如果还请得起保镖,那就露馅了。
回到小丰煤铺,叶小丰跟爹娘说了他不仅只交了一百两银子的税费,还得到了一个可以直接入馨雅书院念书的承诺。
苏氏还在打听什么是馨雅书院,可叶冬是知道馨雅书院的,对于这个儿子,能干出什么样的大事,他都不奇怪了,却仍然十分地惊喜,直接入馨雅书院,也就意味着儿子离考举人进士又近了一步。
于是叶冬便耐心地跟苏式讲解什么是馨雅书院。
苏氏惊讶道:“那不是说小丰在这里读更容易考秀才了?”
叶小丰忙道:“那是当然,馨雅书院考秀才的人是最多的。”
“那真是太好了。”苏氏非常高兴地道。
几天后,叶冬与叶小丰一起又去了一趟盐场,请王德荣帮忙介绍几个身手好的人看家护院。
王德荣听完叶冬父子的来意后,想了想道:“如果一定要请身手好的有个人很适合。此人叫岳彪,建安三年武举进士,曾任御林军骑军校尉,年纪不到三十来岁,在朝庭得罪了人,差点被砍了头,现在家道也中落了,听说去年年底被贬官回到凌州,小半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是否谋到了新的差事。”
叶小丰一听,忙问道:“大人,您估计我们能请到他吗?”
王德荣回忆道:“我与他同年中举,不过他是武举,我是文举,由于是同乡,打过几次交道,彼时,此人心性高傲,不肯甘于人下,如果现在请他做家丁护卫,恐怕他不会愿意,当然,若是他愿意,你们再请其他人倒可以由他一人代劳了,因为他一个营的人都被贬回乡了。”
叶小丰知道了,这岳彪恐怕是成了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若是此人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应该请得动他,他这样的人一定会因为连累了别人而内疚,要请他的话,可以从他的兄弟感情方面下手。
想到此,叶小丰趁机问道:“据大人了解,不知此人品行如何?”
王德荣道:“人就是高傲了一点,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要不然也不会被贬回乡了。”
叶小丰又问了这岳彪一些其他情况,比如家人,比如现在他的具体地址等。
从盐场回家,叶小丰对步行这么远也有点吃不消,虽然说要低调,可他还是建议父亲买一架马车,去府城找人也方便一些。
叶冬也觉得现在做生意经常要跑苏家庄,后天就要去赵家村陪老爹老娘过端午节,打算回到县城便去牙行买一驾马车。
回到县城父子二人直奔牙行,一打听,一匹马加上一架马车最便宜的也要八十两银子,那马还很瘦。
真是贵啊,叶冬想打退堂鼓,叶小丰却道:“赚了钱不就是要用的吗?买吧!”
叶冬实在舍不得这钱,这次他说服了叶小丰,准备在牙行花二两银子租一架马车过端午节。
回到小丰煤铺,叶小丰让人在四家店铺贴出告示,端午节全体人员休沐,如有需要煤球的请提前备货。
告示一贴出来,初四这天,所有人从早忙到晚上几乎没怎么休息。
端午节,四家店铺全部关门,一大早,两家人就忙着往马车上搬各种给叶家和苏家老人拜节的礼物,叶秋心细地带了一个煤炉和几十个煤球放到马车上。
苏氏一见叶秋只搬了一个煤炉,便与叶冬商量还是给叶夏也带一个回去。
叶冬不愿意,谁知叶小丰却道:“带吧,这样的东西送一个给他们没事,毕竟是我二伯。”
其实叶小丰心想,这样一些小恩小惠的没关系,迟早有一天,他叶夏会知道这自私自利的性格,让他失去的会是什么。
叶冬还打算给老爷子也带一个回去,却被叶秋制止了,道:“我们回去呆不了几天,等我们再返回来,把煤炉交给老爷子就行了。”
叶冬一想也有道理,如果有一个闲置在家里,以刘氏那不要脸的性格,一定会直接占为己用的。
两家人一起坐马车回家。
一路上,夏氏感慨道:“这才两个月,感觉就像是做梦一般,吃的是白米饭不说,还经常有肉吃,小华和小富也上学了,老四还发给了我们二十两银子的工钱,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来时坐牛车,回去又坐马车,真希望这样的好日子一直都有。”
叶小丰笑着道:“不止一直都有这样的好日子,还会越来越好的,现在的马车是租的,以后就是自己买的了。”
叶小富道:“我看到我们有的同窗还是骑着马去上学呢,以后要是我和哥哥也都能骑马去上学就好了。”
叶秋随口问道:“那谁给你喂马?”
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想象,有钱的公子哥,不仅有马,还有仆从,还有人专门喂马的。
叶小丰道:“谁喂马的事容易解决,不容易的是我们要有本事和能力,只要念好了书,当了官,以后,你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夏氏夸奖道:“还是小丰说得好,小华小富听到没,想骑马,你们就好好念书考举人当官。”
“听到了。”二兄弟齐声回答。
叶小华和叶小富虽然这两个月来经常教叶小丰念书,但他们也越来越明白,叶小丰其实只要听他们讲一遍就懂了,还能举一反三反问他们。
而现在,小丰又被举荐直接去念馨雅书院,因此,对这个哥哥,他们还是挺服气的。
为了将来考上举人当了官,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两人心里默默种下了一定要考上举人的种子。
一路上,马车跑得很快,四十多里地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赵家村。
赵家村的人都知道叶冬在县城买了两间二层楼的大铺子,现在买卖做得不小。
听说在那里做工的人工钱一个月都有300文,伙食是真的好,经常有肉吃。
加上得知那刘二喜被辞了衙差的活计,还被打了三十大板,一个多月都下不了床,叶冬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无形中又提升了一大截。
可同时,也有不少人心里酸溜溜的,凭什么他叶冬两个月时间就能赚这么多钱,又宁愿请别人去他那里帮工,也不请赵家村的乡邻们。
于是,这些人又开始议论开了,有人说,叶冬对于去年在外面为大家垫付40两银子,而乡邻们没有平摊钱反而怪他这件事心怀不满。也有人说,上次那刘二喜打砸他家之时没人出面制止而伤了他的心。
还有人说,你们别乱说了,叶冬也只请了叶秋去帮忙,连自己的亲大哥和亲二哥都没有安排做事,你们有什么说的呢?
……
今天,他们两家人一起坐马车回来了,听知情的人说,一架马车随便都要上百两,这些人不禁嘀咕,难道他两个月就发了这么大的财?
于是,叶冬他们的马车一到村口大槐树下,村民们就都围了下来,叶冬只好让马车先停下来,跳下马车与众人一一行礼。
立即就有人前来试探:“叶冬,你这是发大财了啊,两个月不见,就买上马车了,了不起了不起啊。”
叶冬拱手作揖道:“不是买的,哪有那么多钱啊,只是租了架马车回来的,也不贵,租一天才二两银子。”
啧啧,还不贵,二两银子,那可是一般人家一年都赚不到的,现在叶冬一天就花这么多钱了?
苏氏听叶冬这么一说,不满地白了叶冬一眼,扯了扯他的衣袖,轻声道:“你忘记儿子说的要低调,要低调懂吗?”
叶冬这才尴尬地看了一眼叶小丰,一时得意竟忘记儿子的话了,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一个嘴巴。
叶冬这边还在跟村民们吹牛皮,早有叶小荣跑回家里给爷爷奶奶报信去了。
当听说叶冬是花了二两银子租马车回来的,叶长生有点恨铁不成钢:“这老四,怎么就忘记那艰难日子了呢,运气好遇到贵人得了笔钱,可怎么经得起他这样花啊?等下得好好说说他。”
叶春夫妻早就从一些人的嘴里得知叶冬在县城买了铺子,发了财,请人干活工钱都开得很高。
他们不仅不反悔,反而大骂叶冬是个白眼狼,宁愿让别人跟着发财也不喊他这位大哥一起去,这梁子算是解不开了。
刘氏虽然想不通,却也知道再招惹叶冬一家,自己讨不了好处。
现在得知叶冬与叶秋两家坐着马车回来了,她便临时起意,避开叶冬,要全家人一起回娘家拜端午去。
一行人一起回叶家,刚好看到叶春与刘氏带着他的儿女们从家里出来。
叶秋本想打个招呼,却见叶春装着不认识的样子一言不发,又怕叶冬尴尬,便也没有说话,两行人擦肩而过,谁也没有理谁。
叶长生和李氏早已在院门口看着向自家而来的那架马车,随着“吁——”的一声,马车停下,众人都下了马车齐齐给老人行礼。
叶夏一家也出来了,见马车上带了这么多东西,这会儿挺殷勤地过来帮着搬东西。
东西很多,有粽子,有鸡鸭鱼肉,有酒,还有点心,有衣服……
当听说其中一个煤炉是自己的时,叶夏和周氏心里特别高兴,他们早听人说起过烧煤的好处,只是也知道以前与叶冬的关系相处的并不愉快,不敢想叶冬会送一个煤炉给他。
没想到,叶冬还真就送了,他们也就说声谢谢高兴地收下了。
叶秋对叶长生道:“这个煤炉和煤都是叶冬送给您的,我以后如果回家,我们就跟你们二老一起吃,做饭由我娘子负责,平时我们去了县城,您二老就用煤炉做饭,只不过一定要记住,煤炉只能放在灶房,还要经常打开门通风,不然容易中毒。”
然后,叶冬和苏氏把送给二老的新衣服,新毛巾还有一些只能在县城才能买到的新物件一一搬到老人房间里。
叶长生最爱的还是叶冬给他搬下来的那一坛子酒,叶冬道:“爹,知道您喜欢喝一口,这可是县城能买到的最好的酒了,您平时都喝一点,可千万别喝得太多了。”
之后,苏氏和夏氏一起在灶房做饭,叶长生老两口则跟两个儿子三个孙子一起聊天了解叶冬的生意情况。
叶冬也没有说具体赚了多少钱,却玩笑似地说道:“爹,娘,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现在是个财主了,比赵三进家的钱应该还要多,哈哈,您二老需要用钱只管跟我说,有个三病两痛的再也不用舍不得花钱,说完,就拿出二十两银子递给李氏。
李氏还不肯收,叶长生却道:“有什么不能收的,他们单是今天租马车回来就花了二两银子,孝敬我们的这钱也就相当于他租了一天马车,我们这些年不也是做牛做马养大他们几个的吗?”
叶小丰一听,这爷爷说话水平还真高,叶冬哈哈一笑道:“爹,您这就是骂我们不孝了,不过您是爹,我是儿子,您怎么骂都是对的。”
叶长生听叶冬这样一说,不由得乐了:“我哪里是骂你们,明明骂的自己是牛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