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先祖荣光
蔡京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此时的徽宗明显更倾向于对辽开战,毕竟燕云十六州的**实在是太大了,此时的金人已经开始蚕食辽国的领土,大宋再不出兵,那可就没有便宜可占了。
郑居中和邓洵武依旧是老生常谈,以不守盟约为不义,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理由,苦苦规劝徽宗。
但最后,徽宗还是拍了板:
西军速速与西夏军队寻找机会争取决战,大宋全国各个部门做好出兵辽国的准备!
徽宗这是想要单干了。
朝廷里的军国大事赵有恭不知道,他要按部就班过他的小日子,而且今天的事儿也很重要,到军器监报到。
军器监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大宋军队军中器械的部门,设一监一丞,而他担任的主簿一职就是管理军器监文书和印鉴的工作。
军器监隶属于三司管理,三司的最高长官是三司使,俗称“计相”,主管的三司分别是户部、度支、盐铁,三司使管理着的是帝国的财政收支、租赋与盐铁专卖事务,还有全国的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等,妥妥就是大宋的财政部门。
而军器监并不是归三司使直接管理,而是由三司盐铁司下边的胄案衙门管理,胄案衙门主要是制定军用物资的制式、型号,之外还管理着左右工坊、各州的都作院等等,也是很庞大的部门。
而左右工坊的职责就是研发、制造武器,管理军械仓库,仓库中有着大量的武器、盔甲、羽箭、油漆等一切军用物资。
这样看来,管理架构就是三司——盐铁司——胄案——军器监这么一个顺序。
如今的三司使正是蔡京的长子——蔡攸,他和他爹一样也是个大大的奸臣。
关于军器监的组织架构,赵有恭也是看了半天才明白,这也太复杂了吧,为何不将军器监设置在兵部之下,哪怕是枢密院的下边也行啊,军事部门竟然归财政部门管理,唉,难不成是武器也是经济物资?大宋的改革、变法改来改去,真的是太过于繁杂了。
赵有恭的官职虽然是升到了从八品,但官服的颜色依旧是绿色的,只是上边的花鸟图增加了两只小鸟而已。
赵有恭手中拿着任命书,底气十足的来到了军器监的衙房,衙房赶紧向上通禀,而接待赵有恭的正是军器监的最高长官。
官员姓沈名晦,字元用,杭州人,三十多岁人,面皮白净,这也就是赵有恭的王爷身份,换了旁人估计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赵有恭有些大大咧咧的说道:“沈大人,以后您就是我的顶头上司,有什么事儿您尽管吩咐。”
沈晦呵呵笑了,“郡王,下官不敢,您贵为王爷,我可不敢妄称是您的上司,是计相蔡大人通知的下官,说是郡王要来军器监履新,让下官好生接待,没有想到郡王今日就来了,请恕下官未能远迎,告罪,告罪。”
面对一位自称下官的上司,赵有恭颇感有趣。
沈晦接着说:“郡王,即便蔡大人没有打招呼,下官也想见您。”
“哦?为何啊?”
“永宁郡王的大名,如今的开封城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您鞭打朱勔这件事,开封城的百姓都是拍手称快,都说郡王乃是青天在世,端的是“武青天”,因此下官对郡王敬仰已久,今日下官一定要陪着郡王多聊会儿天。”
哈哈,没有想到自己的上司竟然还是自己的粉丝。
“那个,沈大人,小王当时只是一时气愤,才打了那狗官,此事不足挂齿。不过,这个‘武青天’是什么意思?”
“哈哈,郡王难道不知包龙图?有宋一朝能被称为青天的只有包拯,可包拯是文人,可称为‘文青天’,而您作为王爷,能以暴制暴,故人称‘武青天’是也!”
“呵呵,这个不敢当,小王岂敢与包青天相提比论?百姓谬赞了。”
“郡王客气了,天下苦花石纲久已,苦朱勔久已,官家双眼正是被此等小人蒙尘,郡王能够当众鞭打于他,一者是大快人心,一者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官家行谏,郡王实乃是宗室的典范。”
“哈哈,沈大人,在下作为宗室子弟自当为民做主,否则怎么对得起赵氏先祖呢?!”
赵有恭被沈晦夸得云里雾里,一边虚伪的客气,一边也是心中得意,竟然将老赵家的祖宗都搬了出来。
沈晦也是呵呵一笑的说道:“郡王,实不相瞒,在下判军器监的官职,也是仰仗着先祖的功绩,靠着荫补得来的官。”
“荫补?”
“正是!”
何谓恩萌?在古代选拔官员、任用人才时主要有四种制度,即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秦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分别就是世袭、内部举荐有能者、公正的人来举荐有能者、公平考试这几种选拔人才的发展,宋朝延续了隋唐的科举考试,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朝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从此飞黄腾达。
可是在宋朝,又产生了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而且还是明文规定、合理合法的,这就是荫补制,又称为补荫、奏荫、恩荫。
荫补制,一般发生在皇帝诞辰、祭祀、官员告老还乡或者是临终时,皇帝都会对官员的子弟和亲属进行封官,有时候某位重要的大臣死了,其子弟、亲属被封官的会多达数十人。
荫补制的出现,使得官员在退休时能够“后继有人”,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为了让官员在位时能安心为朝廷出力,退休后也能安心养老,满足和肯定了退休官员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作用很大。
不过,靠着荫补自然会让一大批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轻而易举的步入仕途,并逐渐的当上了大官,这对苦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也是一种挫伤。
靠荫补得来的官职,和进士出身相比,当然是差了很多,自然是通过科举或是太学获得进士出身的含金量认同度最高。
因此朝廷上就有不明文的规定,若要成为宰执级别的高官,必须是要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都不行,靠荫补得来的官职更是不行。
果然,沈晦说道:“郡王,在下打算参加科考,来博得一个进士出身的身份。”
这位上司,让赵有恭有些搞不懂。
“沈大人,能方便问一下,您今年多大年纪了吗?”
“在下三十有五了。”
“这个嘛...”
赵有恭有些无语,可又想到了“范进中举”的典故,终于理解了这位沈大人。
沈晦又说:“可惜在下如今有官职在身,而如今的三舍取士,又需要到太学中去学习,在下难两全啊。”
是了,在崇宁三年(1104年)的时候,徽宗发布诏令“天下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部法并罢”。
意思就是取消科举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三舍法和八行科察举取士,沈晦自然是不能以三十五岁的高龄,放下如今的荫补官职去太学中学习考试,这样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沈大人啊,我理解您的高远志向,既然如今的情况不允许,您还是干好眼前的工作吧,毕竟您这也是正儿八经的先祖的恩荫,您好好干,一定会光复祖上荣光的。”
赵有恭本以为自己安慰他一下,可谁曾想沈晦却笑了,笑得让赵有恭有些发毛。
“沈大人,我哪里说错话了吗?”
“呵呵,郡王有所不知,若在下仅以判军器监的身份,恐怕愧对先祖的,更无望复祖上荣光了!”
哦,听沈晦这么说,难道沈晦的祖上有一位很牛逼的人物吗?
“请教沈大人,您的祖上是哪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