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白樊楼对饮

中午的时候,赵有恭非要拉着老头出来喝酒,老头竟然答应了。

在繁华的开封府,要去哪儿里饮酒,自然是白樊楼,妥妥的京城顶级酒店,在内城东华门外往东不远就是,以永宁郡王的尊贵身份自然是要到这里来消费的。

两人换了便服,出了书艺局,一中年下人为老头解开一头毛驴的缰绳,老头翻身上驴,动作潇洒,还说是这毛驴就是自己从福建一路骑着过来的。

赵有恭笑笑,翻身上马,展陵在旁跟随,而老头不由的多看了展陵几眼。

汴京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是人多,尤其是行至宣德门的时候,不少的匠人正在用竹木搭建棚楼,造成了交通堵塞,两人差不多用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到得白樊楼。

白樊楼占地极广,规模宏大,名声远播。

不算基座,有三层高,分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建筑高低起伏, 檐角交错,富丽堂皇。

白樊楼不仅仅是吃喝所在,用现代话来说是那种集购物、住宿、娱乐、酒品批发的商业综合体。

此时正是饭口时间,门前人群熙熙攘攘,有要吃饭的食客,有要买酒的商家,好不热闹,外边的伙计都忙呼不过来了,一驴一马交由下人看管,一老一少携手刚刚走近酒肆的大门口,就听到里面人声鼎沸,生意是异常的火爆。

豁!这里面庭园风格的设计,足可摆下一百张桌子了,散台的规模可是真的不小,怕是能够坐下千人!

再看座上之人也大多是普通百姓的装扮,吆五喝六的在这里畅饮,看来宋时的商家就已经懂得高低端的生意通吃了。

见此市井气息,老头感慨了一句:“汴京繁华如斯!”

见两人衣着华贵,气度不俗,小二嬉笑着过来招呼二人来到二楼的贵宾包间落座。

这一楼是平民百姓,二楼则是达官贵人,至于三楼嘛,不可妄语。

二楼的包间不大,临街,已可远眺到大内的延福宫,赵有恭心想若是再高一层岂不是可以看得见宫内走动之人?

皇宫看起来还真的不大,难道这就是小政府、大市场?那这样岂不是可以和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政体理念差不多了嘛!

赵有恭一边望着窗外,一边抚摸着扇状、瓶形的窗棂感慨,这些可都是实木的啊!

白樊楼果然高级,够档次!

“郡王是头一次来此?”老头开口打破沉默的局面。

“黄大人,惭愧!”

可不是嘛,这还真是头一次来,之前光顾着省钱了,家里又不是没有厨子,何必在这个时代的全球顶级酒店浪费?!更关键是自己没有啥朋友啊,难道要一人饮酒醉吗?

赵有恭的回答,让黄裳很意外,想不到作为宗室子弟竟然没有来过这汴京的正店之首?若是这样,那这永宁郡王定然就不是纨绔之辈了,

小二殷勤的端茶倒水,呈上菜谱,请二人点菜,这和现代倒是一个顺序。

而菜谱之上,大多还是以羊肉为主,海鲜为辅,还有其他的就是野味和外送的卤味,再有就是时令果蔬、干果、点心之类的了。

而烹饪方式也是烧、烤、拌、炒、煮、蒸的手法。

赵有恭感慨,来到这个时代是没法吃上辣口的了!不仅如此,猪肉估计也很难吃得上了,就算是做了,估计也不好吃,除非去杭州!

见黄裳坐那没动,赵有恭马上明白了,这是不好意思啊,于是对着小二说了句很现代的话:“把你们家的特色菜都给我上来!”这句话就如同“有啥好菜都上来,大爷不差钱”的意思一样。

小二有眼色,马上就报了几个菜名,得到默许之后,又建议给两位筛三斤白樊楼最经典的眉寿酒。

之所以说是筛酒,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酒中有酒糟,得过滤,而酒的度数也就十二三度的样子,且浑浊,也因此才被美誉为“琼浆”!

小二没有马上走,而是问要不要一些再点一些增值的服务项目。

小二口中的其他服务项目,就是一些吹拉弹唱、歌伎陪酒之类的,赵有恭统统拒绝,今天就想安静的吃个饭,聊个天,老头在旁默默点头。

酒菜上来之后,话题渐渐打开,老头很健谈,讲起他在神宗年间,年近四十岁是如何在这开封城中的进士,又讲自己正是因为自幼笃信道家,才让官家选中,主导编纂道家典藏等等。

赵有恭请黄裳吃饭,就是为了解读《九阴真经》,因而对黄裳大献殷勤,可赵有恭的这个行为,在老头眼中却认为永宁郡王没有架子,不由的对赵有恭又增添了不少好感。

老头虽然精通道法,可讲的东西却也都是世俗之事,讲这雕版印刷是如何在大宋繁荣昌盛,说自己虽然挂名福州知府,却主要管理官刻的公使库。

官刻在各地府县都有,名曰公使库,初时的公使库只是为往来官员提供各类的出差补助,采购礼物,就如现在的招待所一样,由朝廷拨款,但后来公使库渐渐演变成广开营生,如采购酒水变成自行酿酒,采购典籍变成开办印刷作坊等等。

这样一来,公使库就变成了各府县的小金库了,雕版印刷行业就成为了各公使库的主营项目,加上官方的地位,此行当的利润是极为丰厚的,老头还说这白樊楼当年就是生产造纸必须的白矾,可见宋朝文化产业之兴盛。

赵有恭可没有想到一代武林宗师竟然会和自己大谈赚钱之道。

反正也是闲谈,赵有恭索性就将后世的一些经营理念、营销手段和老头讲了,老头听得是目瞪口呆,旋即笑谈若是能将此等本事拿出,赵有恭倒能在业内赚上不少。

赵有恭认为老头讲的也不无道理,到时候,自己在南宋时倒是可以考虑一下文化产业。

酒过三巡之后,两人已然是无话不谈,自古以来,喝酒就是拉近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一老一少对饮也是如此!

这时候,就听到包房外面脚步声沉重,好多人下楼去了,过了不一会,楼下喧嚣之声大起,有打斗之声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