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沉重的打击

“看来,你果然还是忍不住了,我们的皇帝陛下,你已经现在大权独揽了,是不是也不再需要我这个老太婆了?”

卞太后甚至都可以说得上是在针锋相对了,这也证明了卞太后对于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儿子,有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

听到这种呵斥,曹丕的身体一直都在颤抖,嘴唇更是变得有些青紫。

“母后!”不知道用了多久,曹丕才再次开头,这一次他的声音已经变得颇为虚弱了,只可惜卞太后并没有听到。

“若是无事,你便退下吧,你记住子建是我的孩子,是你的弟弟!曹家人不能自相残杀!”

“……”曹丕看着背过身子不再看他的卞太后,紧紧的抿着自己的嘴唇,半晌之后才朝着她躬身行礼,缓缓退下。

走出大殿的曹丕立刻被许褚扶住了,感受着曹丕那努力压制着的颤抖,许褚也是心中叹息。

或许是当局者迷,反倒是让许褚这个旁观者看的更清楚一些,如今的曹丕可谓是艰难万分。

而这些都没有关系,最让他心痛的是这一年的损失,四名对曹丕忠心耿耿的大将去世,让他曹丕再也没有办法掌控军方了。

其中司马懿已经率先动手了,司马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服了那天下闻名的莽夫牛金,一举和蒋济联手拿下了曹仁的余部,将曹泰轰出局了。

而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的那些人,也已经被清理了,只有一个王双逃得快直接投奔了曹真曹子丹。

此时军方的口子开了之后,没有了任城王压制的青徐之地也开始不断的作乱,甚至利城都已经出现兵变了。

此时的后宫不稳,卞太后拼命护住了曹植,更像是在曹丕的心口上狠狠的划了一刀,要了他半条命!

“陛下,您……”

“子建在哪里?”曹丕直接拦住了许褚的话,眼神之中带着浓浓的恨意,“曹子建那个畜生在哪里?”

“陛下……您先休息!”这是许褚第一次拒绝回答曹丕的问题,他害怕曹丕知道了答案之后,会承受不住。

“说,那个畜生在哪!”赤红着双眼的曹丕一把拉住了许褚的手臂,胸口剧烈的起伏,逼问着答案。

“鄄城王此时正在和平原侯手谈,说是……说是做了一篇《洛神赋》……”

“噗!”一口鲜血喷出,曹丕终于扛不住了,直接昏迷了过去。

许褚看到这一幕之后更是吓得浑身都是一哆嗦,立刻当机立断,将这周围所有已经被控制住的内侍宫女和护卫就地斩杀。

而他身边的虎卫军更是不许拖离他的视线,一行人护送着昏迷的曹丕来到了皇后郭女王之处。

知道夜色降临的时候,曹丕才再次醒了过来,此时的曹丕已经是双眼空洞,看着周围担心不已的郭女王和许褚,他许久都没有说话。

“仲康,那些人……”

“陛下放心,他们挑衅某家,都已经让某家杀了,时候陛下记得打上某家几十军棍就是了!”

曹丕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这才松了一口气,“辛苦仲康了。”

之后他在郭女王的搀扶下,努力的坐了起来,然后直接伸出了手,指向了某个方向。

“将朕的印玺拿来,朕要下旨!”

当天,大魏皇宫之中传出了许多政令,每一条都让人心惊胆战。

而这所有政令之中的第一条就是。

“大魏皇帝有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鄄城王曹植,徙封雍丘王,拜见皇帝之后,即刻赴任!”

“大魏皇帝令,重整礼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当演奏最新的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废除其他礼乐歌舞。”

“大魏皇帝令,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同时从黄初五年开始,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一连四道政令,一连四条圣旨,直接将整个大魏都晃动了起来,让所有大魏的官员都知道了曹丕,还是那个王者。

此时皇宫大门仍然紧闭,曹丕也并没有宣布上朝,而是让各个官吏各司其职,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府邸安心办公。

可是此时谁还有心情办公,都是三五成群的各自聚集了起来。

商讨着日后他们应该怎么办才好。

这四条政令如果单说的话,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何和曹丕之前的几件事连在一起,他们就知道了曹丕的手段之果决狠辣。

在曹丕还不是皇帝,只是魏王的时候,他就直接下了两道政令,给了那些等待着领功受赏的世家官吏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一,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

要知道无论是魏王,还是皇帝,他们最亲近之人除了那亲卫大将之外,就是那各个小黄门和贴身的内侍。

这是照顾他们饮食起居之人,也是知道他们秘密最多的人。

可是曹丕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废了这一条路,直接将所有的内侍禁锢在了王宫之中,而且其身边的内侍也率先动手,将身边那些世家早就藏好的钉子一一拔出,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理由很简单,清理心向汉室之人,操刀之人,校事府都督史阿。

这一条,废掉了世家大族的眼线,也废掉了朝中官员的眼线。

第二条,采用曹操和陈群早就制定好而不敢拿出来的九品中正之法,但是他做了一个改动,将九品中正之法的举荐之人,分散了开来。

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由小中正对郡县乃至村落之中的才俊之人进行举荐。

同时,对世家进行品级评定。

这本是对世家最好的一种制度,甚至于为了这品级平定,本来团结一致的世家,顿时四分五裂,为了能够得到了一个上字打头或者中上的评定,一群人人脑子打出来了狗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