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大都督
说来也巧,本来册封李恪为汉王,益州都督,李世民是没有意见的,但当他回到书房练字时,便想起了李恪所作的《破阵子》与《满江红》,便觉得李恪文采风流、风华绝代,并且豪情万丈,一腔报国之情跃然于纸上,便把李恪改封为并州大都督,想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施展自己的抱负。
李恪听到封自己为并州大都督的时候,兴奋不语,忙上前道:“儿臣领旨谢恩,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眼前自己众多儿子的表情一览无余。
李承乾听到被册封太子时一脸的激动,李泰的表现则很失落,显然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而相反的李恪对于太子一事不怎么上心,倒是对于自己被封汉王爵而高兴不已,这让李世民有点恍惚。
因为,李恪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这是否意味着他只想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呢?还是有意而为之,意在在自己面前表现他对于皇位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是这样,那他一个小小的十一二岁的孩子,城府深的令人害怕。
但是,李世民更相信第一种可能,就是李恪无意皇位这让他对这个儿子又高看了几眼,也对自己心中做出的决定坚定了几分。
散朝之后李恪立马上前对李承乾勾肩搭背道:“老大恭喜了,储君了,以后弟弟就靠你照顾了哟!”
李承乾因为被封太子,对李恪也格外热情,直言没问题,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尽管找他。
李恪看着眼前志得意满的李承乾想到他的结局,不禁为他感到悲哀。但不曾表现出来,只是说了声,以后有什么事情少不来的打扰大哥之类的话后就离开了。
李恪走后,一大帮子老少大臣便围上去给李承乾道喜。
李泰看了看鹤立群鸡的李承乾,脸色阴云密布,重重的哼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皇宫。
回到宜秋宫,李恪径自来到房间,封王的喜悦一扫而过。因为他知道历史并未以他的到来而改变,李承乾依然被封为太子,李宽被追封为楚王(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他为汉王,李泰为卫王,李佑为齐王,其他人也都一一分了王爵。
李恪感叹,终于封王了,封了王便可以开府了,同时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这让他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终于可以离开皇宫这座牢笼,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去大展拳脚,一张所长。
忐忑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担心自己是否能如计划的那样一帆风顺。
是夜,李世民特意下旨在显德殿设宴,储君确立,李世民打算与民同乐,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大臣都能出席。自从李世民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举行如此盛大的宴会,因此,李世民格外重视。在他登基之后战乱被平息,突厥被安抚,他也想借此隆重的宴会抚慰一下群臣的心。
想到宴会,李恪心情微微有些激动,作为穿越者的李恪并没有没经历过古时的皇家盛宴,可是在陈凯歌的电影《猫妖传》中见识过唐朝的极乐之宴,那空前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所以此时此刻李恪充满期待。
夜晚的月光见缝插针似的,从大红丝绒窗帘缝隙中透进来,照着桌上的彩色琉璃饰件,反衬出点点绚丽的光芒。李恪看着,出了一会神,想到时间不早了,就春雨和秋香服侍他穿衣。梳洗时,李恪特意穿了一件粉色的长衫。
在唐时,男人就开始穿粉红色,这是身份的象征,官服就有许多粉色的。到得后来,民间也开始流行粉色,后人兴许难以想象古代街上的男人,时不时穿一身骚气粉红出门。
李恪穿上粉色的长衫显得更加温润如玉,卓尔不群,看得春雨、秋香面红耳赤,掩面羞涩。
宴会在显德殿大殿举行,金顶、红门,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对太极宫油然而生庄重之感,四周雕栏画栋,檐牙高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从哪个角度看,都呈现着一派恢宏气势。
殿内桌椅早已排好,文官武将无不盛装赴宴,按照官职大小,一一就坐。大殿靠北的地方,高出一块宽阔的席台,席台上安放着五章桌椅,分别为李世民、长孙皇后、燕妃、杨妃和阴妃准备的,然后依次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恪等宗室王族亲贵子弟们。
李恪和李泰等几位皇子坐在一桌,和昨天一样,李泰看到李承乾时,脸色依旧掩饰不住愤懑。李恪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微笑着和大家行李打招呼。
台阶下左边最前沿是封德彝和萧瑀的席位,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一起坐在台阶右边的位置。
李承乾此时正与东宫属臣李纲、孔颖达、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人相谈甚欢。
李恪想,这可能是长孙无忌的主意吧,他肯定李承乾会被册封为天子,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这些人,只等太子册封就把他们派遣到李承乾身边。而能出现在今晚的宴会上,也是他给李承乾笼络这些人的手段,让他们参加如此隆重的宴会,从而对李承乾产生感激之情,这样就更能为李承乾所用了。
想到这里,李恪确实有点佩服长孙无忌,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滴水不漏,总是把事情想的很远远。
晚宴开始,李恪收回心神。
因为是宴会吃饭,气氛自然比上朝议政时松弛许多,大臣们也忍不住三三两两的说笑一下,就连太监和宫女,也满脸的笑容,衬托着高高挂起的大红宫灯,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举国欢庆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之中。
这时,“陛下到!”李顺一声高昂的喊话,让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
目光不约而同转向大殿门口,李世民走进了大殿,面带笑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登上席台,身后跟着长孙皇后、燕妃、杨妃和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