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撤退
“将军,撤吧,兖国骑兵已经从侧翼攻过来了。”
潘喜看着仅仅只间隔了一两百米的重甲步兵,说道:“不能撤,重甲兵还没有撤出来,这时候不能撤。”
李祢说道:“将军,兖国的重甲骑兵已经击破了我军阵线,这时候再不撤,恐怕我不单单重甲兵撤不出来,连其他部队也撤不出来了啊!”
看着正在一层一层削掉己方兵力的兖国骑兵,潘喜也知道,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放弃营救重甲兵,把其他部队先撤出去。
但是放弃一千重甲兵这种事情,他还没有魄力。
何况,如今他们距离重甲兵不过百米,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和重甲兵取得联系。
“李祢,重甲兵必须救,我命令你,率领麾下部队再次发起冲击,务必和重甲兵取得联系,我率领部队拦住兖国骑兵。”
“将军,我军已经久战,战力不足,恐怕无法完成啊!”
“唉,你去执行吧!”
李祢虽然不想继续向战场投入更多兵力,以免造成的损失过大。
但是说到底,他只是潘喜麾下的部将,只要潘喜还在,他便只能遵守军令。
“诺,末将这就去组织兵力,再次突击。”
王华看着已经一片混乱的战场。
如今中军战场分成了好几个小战场。
一是原先的兖国军队和南梁重甲步兵交战的所在。
二,则是不久前投入战场的生力军和南梁其余兵马的交战。
最后,则是从右营支援过来的骑兵和南梁后军的交战。
目前,兖国军队可以确定优势的战场有两处,一是重甲步兵的战场。
因为长时间的作战,如今南梁重甲步兵的体力下降严重。
兖国军队和对方的交换比已经大幅度下降。
另外一处则是兖国生力军和南梁其余部队交战的战场。
四千多生力军对阵南梁三千多久战步兵,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上面都占据优势。
而目前,右营支援过来的骑兵部队还在和南梁方面的后军对峙。
南梁后军军阵整齐,战力保持完备。
右营的骑兵部队之前攻击右营的南梁军消耗了不少的马力。
而且面对列阵整齐的步兵方阵,骑兵部队明显不愿意进行冲击,哪怕有一百多重甲骑兵也是如此。
所以,目前,右营支援的骑兵部队以纠缠为止,七百骑兵拖住了三千步军,已经是极限了。
而王华也发现了战场上的奇怪情况。
南梁方的后军屡屡想要向前突击。
只是每次行动起来的时候,都会被重甲骑兵冲击。
不过很快,王华便发现了南梁方面的企图,对方想把被困在战场上的南梁重甲兵救走。
看着数次突击都失败的南梁军,王华下令道:“传令给何将军,让他放弃围歼南梁重甲兵的打算,放剩下的南梁重甲兵离开。”
“是!”
王华之所以放南梁重甲兵离开,并不是他不想歼灭对方,这一千南梁重甲兵抵得上一万普通的南梁军队。
但是,想要歼灭一千南梁重甲兵,难度太大了。
首先,南梁重甲兵本身的实力便极其强悍。
虽然已经经过长时间作战,但是目前,己方和对方的伤亡交换比还维持在一比三左右。
而剩下的南梁重甲兵大约还有七百人,也就是说,想要歼灭剩下的南梁重甲兵,自己这边起码还有损失两千人。
而且除了要损失不少的军队以外,更重要的是时间。
虽然说己方通过埋伏的军队打了南梁方面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实际上,自己这边的军队战力比南梁是要差一些的。
目前的优势是建立在己方生力军的突袭和南梁反应不及的基础上面。
一旦等南梁方面调整部署,双方的战局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如果继续和南梁方面鏖战下去,就算兖国军队战胜了南梁军,损失也必定惨重。
这对于王华之后的计划不利。
所以,尤其拼着死伤惨重,把南梁重甲兵留下,不如让对方撤出战场。
因为王华很清楚,己方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己方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拥有的一千多骑兵。
南梁军此次并没有骑兵部队参战,这也是兖国此次可以取胜的关键。
如果南梁方面有一支骑兵,哪怕只有一千人,不,只要五百,就足够左右战场了。
何可能在接到王华的命令后,虽然不解,为什么要放南梁重甲兵离开,但是他还是遵守了命令。
将处于包围当中的南梁重甲兵放开了一个缺口。
本来以为必死的南梁重甲兵突然发现,包围他们的敌军让开了一个缺口,纷纷开始从缺口处撤退。
毕竟战场上的情况他们还是可以看到清楚的。
兖国军队已经发起了反击,己方军队被敌方打的是节节败退,其他部队想要救援他们,又屡屡失败。
此时,兖国军队放开一个缺口,让他们可以离开,南梁的重甲兵们,顿时放弃了继续交战,而是选择离开。
不过,兖国军队虽然放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并不大。
而想要尽快撤退的南梁重甲兵们,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
缺口太小,想第一时间撤退的南梁重甲兵太多了,一群重甲兵拥挤在狭小的缺口处,自然会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
身披重甲的重甲兵一旦摔倒,想站起来难度可不小,何况还有人源源不断的从后面涌来。
固然重甲兵的军官大喊维持着秩序,但是他们的做法几乎是杯水车薪。
之前,南梁重甲兵死战不退,是因为不死战不行。
但是如今有了生的可能,他们自然不会继续留下来和兖国军队血战。
毕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让所有人听从命令是不可能的。
潘喜看着从兖国军队的包围里跑出来的重甲兵,长出了一口气。
重甲兵已经撤离,自己这边也终于可以撤退了。
于是在把重甲兵接收完毕后,他下达了撤退命令。
不过兖国军队却不会让南梁军安安稳稳的撤退。
在南梁军开始撤退后。
右营骑兵部队迅速抓住战机,放弃了宛如乌龟壳一般的南梁李祢部。
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去战场上寻找软柿子捏。
而战场上的软柿子,便是正在撤退的南梁军。
尤其是已经散乱了的南梁重甲兵。
与此同时,摆脱了南梁重甲兵的陵台军队,迅速和四千多生力军汇合。
双方近八千兵力,组成厚实的军阵,开始碾压南梁军。
潘喜看着正在靠近的兖国军队,他也知道,必须留下一支军队来断后,但问题是,断后便意味着必死。
而如今他的麾下并没有一支可以担任这种任务的军队。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撤退是比进攻更难的事情。
因为撤退的时候一旦布置不好,很可能就把撤退变成了溃败,到时候不用对方来打,自己这边便会逃散大部分军队。
迫于无奈,潘喜只能命令重甲兵先行撤离战场,其他部队依次交替掩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