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有钱了不起啊
不想卖出店铺,可是价格又是自己喊出来的,没道理喊了价格却不卖给别人,尤其是对方连讲价的举动都没有,把支票都摆在了桌子上。
被反将一军的杰瑞.鲍德温与戈登.鲍克一时间是左右为难,尤其是望着对面江凡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对方似乎已经看出了他们的把戏,一股烧红感在两人脸上升起,颇为尴尬。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
江凡主动替他们解了围。
“怎么?两位先生是不同意出售,还是觉得需要时间考虑?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相信我们可以成为朋友,有什么不妥之处不妨直说。”
身为作家的戈登.鲍克思维灵敏,在听到‘别的什么原因’时,很快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江先生,很抱歉,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们考虑不周了,主要是没想到江先生会如此干脆果断。我们倒不是不愿意卖,只是想必你也知晓,星巴克不仅仅是我跟杰瑞的,在这家商店里,还有另一个人的股份。
所以,收购上的事情,我们有必要回去与他商量一下。”鲍克如是说道。
这是实话,如果公司要卖掉,自然要征得全部股东的同意。
而且借口也很完美。
毕竟,按照常理来说,收购这种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第一次见面商谈,顶多只能敲定个大概意向,其中个方面的细节问题肯定还要多次商谈。
哪儿有像江凡这样,上来就是你开价,我砸钱,二话不谈签合同的?
戈登.鲍克这番话,算是将场面圆了回来。
旁边的杰瑞.鲍德温自然不会干坐着,第一时间就附和了起来,配合着同伴的话,一边向江凡道歉,一边让江凡多给他们几天时间考虑。
坦白说,哪怕再不想卖掉星巴克,在面对绝对的金钱砸脸优势时,内心也是会动摇的。
鲍德温便是如此。
开价二十五万美刀,本想着是江凡会不同意这个价格,然后双方顺理成章的谈崩,结果谁曾想江凡会直接拿着支票让他们签字呢。
想想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好不容易和两个好友一起投资创业,弄了这么一家有着两个门店的咖啡零售店,每年能分到手大约七千美金的净利润。
放眼西雅图,这样的收入,再算上他本职工作的教师工资,也算得上是个精英人物了。
结果呢,眼前这个年轻人上来就砸钱,二十五万美金眼皮都不眨一下就签了支票。
这个数字,他们需要大概五年才能赚到啊。
有那么一瞬间,鲍德温真想对江凡说上一句:“有钱了不起啊!又不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你挥舞着支票买买买的样子好庸俗啊!”
可惜,这话终究只能在心里想想。
互相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后,勉强打发走了江凡一行人,鲍德温与鲍克立刻离开了门店,去寻找塞伍.西吉尔商量这件事。
路上,鲍克对鲍德温说道:“杰瑞,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那个年轻人,二十五万美金,我们卖掉星巴克以后,完全可以利用这笔钱重新再创立新的咖啡店。而且有这笔钱的话,新店我们可以做得更大,更潮流。”
鲍德温揉着自己的眉心,有些沉闷。
许久后,他才缓缓问道:“把大儿子卖掉,然后去生一个小儿子,让两个儿子在同一个行业里厮杀吗?”
一想到将来他们新创立的咖啡店要与同样诞生于他们手中的星巴克一起争夺用户与市场,那种场景,鲍德温就有些不忍直视。
他是一个历史老师,头脑里记得最多的就是古往今来各种历史典籍。
古代的王子为了争夺王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事太多了。那些坐在王位上的老王,甚至会专门扶持一个小王子,让他去同年长的王子竞争。
他们认为这样厮杀出来的人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也不容易让国家败亡。
但实际上呢?
不过是酿出一出出悲剧罢了。
大部分情况下,被老王专门扶持起来与大王子竞争的小王子,都会败得很惨。
所以,同样的道理,鲍德温不觉得用卖掉星巴克的二十五万美金重新建立一家新的咖啡零售店,能够在西雅图的咖啡零售市场上赢下星巴克。
尤其是接手星巴克的人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当然,如果不考虑竞争,只考虑正常营业,躺平式的赚钱,那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但此时的鲍德温,是有理想的,他很希望能将星巴克做大。
要不然的话,在历史上,这位星巴克的联合创始人,不会坚持到12年后,也就1987年,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没有将星巴克做大的能力的,能够将这家公司经营到六家门店已经是他的极致了。
16年,6家门店。
与霍华德.舒尔茨接手后,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开办了161家门店的效率和成绩比起来,就是萤火之光与皓月之辉的差距。
面对鲍德温的反问,戈登.鲍克皱着眉头,直言道:“就算我们不卖,如果那个年轻人铁了心想要进军咖啡零售行业,他完全可以创建一家公司来同我们打擂。
我并不觉得以那个东亚人的财力,星巴克可以赢下这场战争。”
“呼……”
鲍德温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戈登说得是对的。
那个华人青年明显带着强烈的进攻欲.望和野心,也许对方收购星巴克,就是想要整合整个西雅图的咖啡豆销售门店。
毕竟,鲍德温自己也不觉得星巴克值得江凡能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十五万美刀来收购。
有钱真是能为所欲为啊!
鲍德温心有不甘。
但他也知道,这个价格,已经让自己的同伴心动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西吉尔那边了。
如果西吉尔能拒绝的话,或许还有机会,鲍德温如此想着。
车子朝着塞伍.西吉尔上课的学校驶去,等待着下课铃响起后,两人才从车子上下来,走进西吉尔的办公室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