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情义无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有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不愿学习的学生。

大家拉帮结伙,每天寻意滋事、称王称霸。

云龙由于武功高强,所以就被其他同学扯到一起,天天可能人群中不经意被人看了一眼:

"你瞅啥?”

“我瞅你咋地了?"

就因为几句话就会大打出手。逞威风、让人敬、让人怕甚至想要成名立万是那个年代每个男孩子的梦想。

于是在学校里就组织了一个小团伙,有七个人。加上云龙是八个。

有一天,在李大强家里把他老妈养的一只鸡偷偷地给宰了……

兄弟八人效仿古人。

歃血为盟。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义结金兰。

从此更是如同脱僵的野马,为所欲为。

云龙在这些兄弟里排行是老八。

因为他的年龄最小。

而老大张庸从小学一直留级,如果按照上学时间长短来颁发学历的话,那老大张庸荣获"小学本科"的学历。

应该是无可争议的。

若论年龄大小,最小的老七也要比云龙这个老八大两岁。而老大张庸则是比云龙整整大五岁……

就是和这些大孩子在一起,让云龙的心智也更加成熟。老大张庸个子虽然不高,但是总想与人一较长短。

从小就是喜欢逞勇斗狠、打架斗殴。

话不投机出拳就打,那是家常便饭。

刀不离身。不服就扎。

每天带着这些兄弟们招摇过市。

这些把兄弟里,只有云龙成长在大山里,没有任何家庭背景。

剩下那七个兄弟,家里老爸老妈不是局长就是厂长,个个家世显赫。从小仗着家里的关系,争强好胜、耀武扬威。

记得那年老三王三林高一就辍学去当兵了。后来听说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受了伤。弟兄们心急如焚。无论如何都要去部队看望。

当时对于从来没有坐过火车的大伙,要去一千多公里的外省,手里没有钱怎么办。大家苦思冥想。

最后老五木公石毅然决定大义灭亲。去木材厂偷木材。

因为那个厂的厂长是他爸爸。

大家准备就绪,豪情万丈的推着老七支亦佛家里的三轮车。

在月黑风高之夜,在家贼老五木公石带领下,跳过高高的围墙。

实施盗窃木材行动,

结果被打更的老头当场抓获……

后来不用猜都知道,老五木公石被从家赶过来的老爸,当场按倒在地。抽出皮带这顿抡呢……

后果是皮带也不知是质量不好还是用力过猛,皮带也断了,老五木公石被抬上三轮车。

趴在三轮车上哼哼唧唧的被抬回了家。

在家里禁足一个月没让出门。就是不禁足,那开花了的屁股,应该也下不了火炕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

当时傻傻的单纯少年。

崇尚英雄。

眼里只有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的义气千秋的形象。还有三国演义讲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同生共死……

现在再去看看从参军以来,一直以为自己很孤单。现在一看,新兵班的九个人已经抱成一团。阴错阳差的又成了拜把子兄弟。

云龙内心感慨良多。

唏嘘不已。

说起请客要偷酒,云龙不仅又想起了当时老六宋达成也是当兵临走之际。因为他姑父是部队首长,所以没有走正常征兵程序。

走后门入伍做了一名空军地勤兵。

当时部队来了一个上尉,一个士官。到老六家里来接兵。

老六父母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云龙和那几个把兄弟作为主陪,暗下决心,一定要陪好部队接兵的首长。

结果一喝起来才知道,这一群小屁孩哪里是酒精考验的部队首长的对手,轮番上阵敬酒,最后全部大败、大醉……

当目送接兵的吉普车,老六宋达成渐行渐远,再回头一找,老五木公石不见了。

大家担心,找了半天,终于在老六家的狗窝里找到了。

就见老五木公石搂着大狼狗的脖子睡着了。而他的呕吐物被大狼狗吃了以后。

大狼狗竟然也醉了……

最后大家找到一个两轮的板车。七手八脚把老五木公石抬到车上。

结果这一折腾,老五木公石朦胧中翻了个身。

"哇哇哇……"

竟然吐血了。

再一细看,还有一个啤酒瓶的瓶盖被他吐了出来……

原来当兵的喝啤酒,是不用开瓶器的,直接用牙咬开。

然后对瓶吹,一口一瓶也可以说是一瓶一口。

估计老五木公石是喝急了。

就连瓶盖直接喝进去了……

这次造成的后果是,老五又被家里禁足一个月,再出来时,由于伤了胃。

酒功基本报废。

有很久都不能喝酒了。

青春的岁月是把杀猪刀。

不知是哪个哲人说的这句话。

无所顾忌,胆大包天,不计后果。

现在到了部队,突然又很怀念那段意气风发的疯狂日子。

老二莫浩天毕业就去了鹏城。考了个驾照。给一个领导做了专职司机。

他的叔叔莫轻言在鹏城是分管经济的副市长,负责招商引资。

主要是港岛引资工作。

前几天老二莫浩天写信说鹏城率先开始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亲自拍板确定的。

云龙一想自己手里卖山参的还有两百万放在手里闲置。

放到手里则没什么用。

总不能让钱睡大觉吧?

钱生钱才是王道。

就给他汇过去了。让他有好的投资机会,直接帮他做些不用操心费力的投资项目。

赚了钱一人一半。

赔了也不用他承担任何责任,和他没关系。

这也就是云龙的性格,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从不把钱当回事。

对中学的那伙把兄弟更是无条件信任。八十年代末的两百万什么概念?买一套四合院也只要三五万而已……

一个万元户已经是名人了。

当然让钱生钱也是云龙的前瞻性的理财思维。鸡生蛋蛋生鸡才能实现财富增长。

不管是对春秋陶朱公,还是战国吕不韦,包括明朝沈万三,晚清胡雪岩……

云龙一直心存敬仰,视为榜样。

并且奉为圭臬。

并时常临摹他们的为人处世风格。

对他们富可敌国的财富经历,各类书籍里有记载的每一笔生意,都能够如数家珍。并且举一反三……

这也影响着云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三观和为人处世!

--

作者有话说: